
4月24日晚,在海南大学团委和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的指导下,海南大学古琴学会策划的“谛视斯境,光景常新”之大型古琴公益音乐会在海南大学田家炳楼如期举行。这是海南大学首场“古琴艺术进校园”的专场音乐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湖南、云南、广东、福建的优秀青年琴家和高校师生代表们相聚海南大学进行了一场“您我聊古琴,静听太古音”古琴视听盛宴。

音乐会开篇——童声琴诵《诗经·蒹葭》《酒狂》

由海南大学古琴学会指导教师、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的曹量副院长,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教育与音乐学院的潘国强院长,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屠音鞘博士,西南林业大学讲师曹晓萌组成的“导聆嘉宾团”为现场的师生和观众们讲述了“古琴的前世今生”“乐为何物”“琴中古曲是《幽兰》”等知识点。

琴家琴人代表们分别演奏古曲《碣石调幽兰》、《列子御风》、《水仙操》、《乌夜啼》、《离骚》、《秋鸿》等传统曲目,图中领奏为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秘书长、海南大学古琴学会校外导师张简。

音乐会由海南大学古琴学会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于赫主持。

我校学子移植的声乐古琴作品《凤求凰》获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我校硕士毕业生编配琴、箫、贝斯、人声合一的《阳关三叠》让古曲发新声,令全场观众耳目一新。
无论是音乐记谱,还是文化背景,抑或是琴学思想,乃至士人风骨.....中国古琴艺术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血脉。如何用古琴文化培养新一代高校学子的素养和审美,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海南大学古琴学会一直在努力,用文化之光照耀生命,用真理之路点亮未来。
2024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1周年,亦是中国古琴艺术被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21周年。在这21年里,古琴艺术历经了一代又一代具有深厚中华文化素养和勇于但当的的琴家和琴人们的广泛弘扬和有效传承,也正因为有前辈琴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才为我国履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使古琴艺术的发展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