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团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校团讯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校团讯 正文
    23 2007.11
阅读:
让青春与创新共舞——海南大学学生参加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成绩良好
日期:2007.11.23 点击:

2007年11月14日至20日,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终审决赛在天津南开大学隆重举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第十届“挑战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开大学承办。参赛高校多达600余所,近百万名大学生参与,参赛的港澳台地区高校也达到创纪录的25所,还有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国王学院等6所外国高校代表共襄盛会。

经过层层选拔,第十届“挑战杯”共有31个省区市343所高校的1100件作品获得全国竞赛资格,其中884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三大类。我校为海南省唯一进入终审决赛的大学,有4项入围终审决赛。参赛选手在校党委副书记、校团委书记符成彦的带领下,在南开大学进行作品展示并接受专家专场质询。在作品展示和专家专场质询期间,我校参赛选手显示出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全面概况、主次分明地阐述作品的目的意义、技术路线、结果及创新性,受到专家好评。一位院士对我们的参赛选手说:“你们很年轻,要珍惜青春,好好把握每次机会,攀登科学高峰。”还有一位院士告诫参赛选手“科学之路,拒绝私欲与犹豫”。

经过严格评选,我校获得了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良好成绩。其中由郑继平副教授、谢俊、韦双双老师指导,向鹏、贾岗同学完成的作品《海南省首例MYH9基因相关失调症家族变异基因MYH9新双核苷酸突变类型的发现》荣获二等奖;由罗素兰教授指导,田帅、黄德利、王波超同学完成的作品《一个新型O-超家族芋螺毒素成熟肽基因的亚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研究》,由王世范副教授指导,杨献、陈小花、王嫚同学完成的作品《简易微管高通量合成装置的制作与应用》,由王旭博士、曹建华老师指导,杨怀同学完成的作品《不同割制下PR107胶乳矿质养分流失量比较研究》三件作品荣获三等奖。此外,由于组织工作出色,我校还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

终审决赛期间,我校代表队还参加了“创新宏图•人才坐标”主题论坛,戴相龙市长“天津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会”,飞利浦“精于心简于形”五环科技运动会总决赛,十届“挑战杯”回顾展,李开复博士 “我学,我成长——大学生心中的五大问题”主题演讲,著名画家、国学大师范曾“科学家的好奇心——致赛先生的徒子徒孙们”讲座,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兴趣、勤奋、悟性与创造”讲座等“创新论坛”系列学术活动。

全体参赛学生向全国大学生发出了题为“努力成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的倡议书,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创新的不竭动力;努力学习知识,打下创新的坚实基础;注重实践锻炼,练就过硬本领;锐意拼搏进取,创造创新的优异业绩;牢记历史使命,迎接时代挑战,奋发学习成才,努力成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书写更加壮美的青春乐章!

参赛学生感想(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短短一周的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结束了,参赛者回到了自己的学校,继续着自己的学习生活。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息,7天的比赛生活在各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极大的开阔了我的眼界、开拓了我的思路,让我深切的明白了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不足,这对我日后的学习生活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南开人说:让青春与创新共舞。 本届挑战杯的口号是:“让青春与创新共舞”。短短七天,南开校园里无处不展现着年轻人火热的激情,无处不诠释着创新与青春共舞的理念。竞赛这7天的时间,天津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度左右,但这样的冷空气并没有激退年轻一代的热血沸腾。学校里到处可以看到来自世界五湖四海群情激昂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自信,拼搏,激情。南开大学的校园里处处蕴涵着浓郁的创新学术氛围。 院士、评委们说:年轻一代是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之源,你们是值得羡慕的。 两天的闭馆竞赛,气氛紧张而融洽。专家评审对参赛的作品进行了一对一的质询。我的作品有幸的得到了一名主审、两名副审的一对一指导。他们仔细的对我的课题提出了种种疑问,得到我的合理解释和满意答复后,还对我的课题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尤其对课题的技术瓶颈给出了很多可实行性方案,并对我寄予殷切期望,希望我回到研究室继续把课题的后续任务做好,做到深挖掘,寻创新,转应用,实现产业化的真正目标。

在这两天的闭馆答辩过程中,我还有幸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两位院士的悉心教诲。他们从课题出发,努力帮我寻找课题中可挖掘的创新点,给我灌输科学研究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鼓励我大胆构想,积极创新。他们和蔼可亲的态度让我心里泛起一阵阵暖流。最后,中国科学院的一位院士提笔给我们这些参赛者留下了寄语:科学之路,拒绝私欲与犹豫。 参赛者说:比赛是媒介,真正的目的是向五湖四海的同龄青年大学生学习交流。 比赛期间,我们这些参赛者除了有幸得到院士专家的关怀和指导。我们还经常虚心向其他高校的参赛者请教。通过学习交流,掌握同龄人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水平,积极寻找差距,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注入灵感和动力。 我在心底说:我是海大人,我们是优秀的一代。 在这7天的比赛生活中,我们海大的4名参赛选手积极向专家评审以及其他高校教师同学介绍朝气蓬勃的海南大学。很多评委向我们询问海南大学的情况,关注海大的发展。还有很多老师学生来到我们的展位收集作品宣传手册,询问我们的课题情况。一幕幕的比赛场景极大的激发了我们的爱校热情。有一种自豪萦绕心头:我是海大人,我们是优秀的一代。 古语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 校党委副书记、校团委符成彦书记、指导老师郑继平博士和林琛老师,晚上常在我们住处商讨比赛情况,悉心指导,帮助我们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详细的方案,积极备战。

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闭幕之际,我要感谢所有对我们参赛选手殷切关怀的人。感谢我的导师这两年来对我在学习、生活、科研方面无微不至的教诲和资金资助;感谢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比赛提供的全面便捷的条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即将毕业之际,我想说:同学们,让我们共勉院士的寄语:科学之路,拒绝私欲与犹豫。希望通过我们全体海大人的勤奋努力,2009年海南大学可以笑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挑战杯”。

(海洋学院 2004级制药工程专业 田 帅)

参赛学生感想(二):迎接挑战 经过历时近两载的初赛到决赛,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最终在美丽的渤海之滨天津拉下了帷幕。虽然在比赛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回首走过来的一路泥泞,凝聚了多少泪水,多少欢笑……

当第十届“挑战杯”的号角在南海宝岛吹响,我们心潮澎湃。随着研究课题的着手进行,我们踏上迎接挑战之路。从校级“挑战杯”竞赛开始,紧张、激动、勇气、求索、咬紧牙关努力,在一次次失败面前我们一次次爬起,终于荣幸地踏上了终审决赛之行。

当飞机缓缓降落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我的心还悬在悠悠白云之上。成为最后进入终审决赛作品之中的一员,我欣喜;和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们同台竞技,我骄傲;专家肯定我们的作品,我自豪。此时我明白了“挑战杯”对我的真正含义:是实力的挑战、是信心的挑战、是机遇的挑战,是在失败面前永不退缩、是在贫瘠的土壤之中培育出樱花烂漫……

在浩瀚的学术海洋面前,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院士和专家们告诉我们要为国人争光,要勇于拼搏,要为科学奉献,永远不要向困难低头。是的,“挑战杯”让我明白了如何面对挑战,如何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让我体会到了竞争的乐趣,让我更加尊敬科学的真理和严谨……

当宣布比赛结果的那一刹那,我的心却更沉重了。我们正视差距,我们无惧挑战,风雨打湿了脸,决不要泪水掩盖,潇洒的甩甩头,依旧可以无畏的欢笑,脚下的足迹,前进的步伐永不停下。阳光总在风雨后,彩虹会引领我们到达理想的彼岸。

(农学院2004级生物技术专业 向鹏)

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

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海南大学代表队

我校参赛选手在作品展示会上和院士合影

校党委副书记等教师在指导参赛学生

我省代表团部分代表在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开幕式会场合影留念

我校参赛学生在作品展示会上讲解参赛作品

我校获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校优秀组织奖

参赛作品获奖证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