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笔者有幸随同海南大学“先锋”宣讲团一行九人实地走访了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什松小学,并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
青松乡是白沙黎族自治县所辖14个乡镇之一,位于其西南方,当地居民以割胶、种植甘蔗和木薯为主要收入来源,由于思想观念和种植技术落后,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不少人都没有走出过大山,不知道北京、上海的繁华,甚至不知道海南的省会是海口,世代守着那几亩薄田勉强度日。当被问及为何不外出闯门路时,其中一学生家长无奈地告诉我们,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出去也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在家得过且过。
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对此,青松乡什松小学校长李春莲体会最为深刻,她1994年从云南曲靖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毕业后来海南教书,至今已有15个年头。今年2月她调任青松乡什松小学校长,也是青松乡历史上第一任女校长,在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这位饱经沧桑的人民教师不无感慨。她告诉笔者,她刚接手青松乡什松小学时,这个有着数十年风雨历史的小学学生不足五十人,面临被拆并的局面。有钱人家的孩子送外面上学去了,剩下的都是些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要留在家里料理家务和帮父母干农活,有的离学校远的村子的孩子上学来回要走十来里的路,很多父母不愿意送孩子去学校。了解这一情况后,李校长带领学校的几位老师到村里挨家挨户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她说,学校不能倒,倒了孩子上学就要走更远的路了。就是靠着这种朴质的信念和坚持,李校长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现在这所小学增加到了77个学生,老师7人。李校长还很乐观地告诉笔者,要是村里的适龄孩子都来上学,就有一百六十多人。虽然做起来有难度,但李校长不会放弃。
只是学校的教学条件实在太差了,这让李校长刚舒缓的眉头又紧蹙起来。有的年级不足10人一个班上课。教室的桌椅破旧不堪不说,墙壁裂开长长的口子,一看就知道是危房,一遇下雨天,房屋漏水厉害,学校不得不停课以保证学生安全。老师的宿舍也同样难于幸免,做饭烧的柴禾是捡来的被台风吹断的橡胶树枝,每天下午的活动课孩子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上山挖野菜去。
来之前,宣讲团就对这个小学做过调查,并通过爱心募捐带去了大量衣物和学习用品。看到孩子们没鞋穿,但仍跳着蹦着,脸上洋溢着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所没有的天真无邪,宣讲团的成员被彻底感动了。他们要帮助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快乐成长。当尚辰团长私下许诺校长说他们要资助这些孩子上学,直到他们读完小学,坚强的校长把这一喜讯告诉孩子们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睛在那一刻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她说,上天对我太照顾了,派你们来改变孩子的命运。
接下来,笔者和宣讲团一道下村里学生家走访,确立重点资助对象。其中途径一户人家,只简易的一间茅草房,三个孩子其中一个连拖鞋都没得穿。当即团内成员表示回到学校后要省吃俭用,资助这三个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天下午,我们一行九人结束行程回到海口。来的时候我们手提肩扛沉甸甸的衣物和祝福,离开的时候,我们仍旧是手提肩扛,沉甸甸的大爱无疆。
什松小学
什松小学
什松小学
什松小学
什松小学
什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