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果转化>成果

海南岛农村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技术标签:海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植被

产业分类:经济分类:农、林、牧、渔业

成果所属人:海南大学技术成熟度:小试阶段

是否指派:计划转让金额:面议

合作方式:联系人:牛老师

联系电话:联系邮箱:niujj@ige-live.com

中图分类:F327

学科分类:790.59

成果类别:软科学

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研究起止时间:1992-01~2001-06

评价形式:评审

本成果是1992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资金、1997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601)、省教育厅教育基金项目(琼高教1997)、1998年省农业普查办公室资金资助项目的联合研究成果,经历了9年半的研究时间,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海南中部地区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海南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及海南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本研究在多个项目资金的资助下,运用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理论全面地从热带原始森林、热带次生植被、农田、农村、农民、农户、农业经营方式和小城镇发展等8个层面定量研究海南省农村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问题,揭示了以中部五指山原始森林为代表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并在全岛范围内开展了次生植被的演替动态及其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同时开展优势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研究,取得国家专利。 第一部分:介绍海南省自然条件和社会地理概况,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定量划分中部地区的区域及分析其特点。 第二部分:在野外的样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研究了以五指山森林为代表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研究了海南次生植被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弃荒坡耕地植被与土壤恢复的规律,并在详细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第一次提出结合现有植被组成现状或物种的比例和种子库的组成现状或物种的比例可以作为评价退化系统的质量或预测植被的发展动态的观点;第一次提出游耕农业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土壤种子库在质和量方面也发生严重的退化,这是从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土地退化的生物学问题;运用植物群落类型间的β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的地方是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而土壤肥力(有机质)变化较大的地方是在灌丛与稀树灌丛之间,稍滞后一步的自然规律。 第三部分:划分出海南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型,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性质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并在研究的基础上,给出退化农田生态系统恢复的植物学调控对策。 第四部分:重点运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定量研究海南省农村经济问题,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劳动力就业位宽的概念和定量分析方法,并用这一方法第一次定量分析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大小,且在海南的分析实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定量指出海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第一次运用欧氏距离和生态位重叠理论定量分析农村经营的相似性和重叠度大小,且在海南的分析实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一次运用经济实力重要值法对一个省不同市县的经济实力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定量指出各个市县之间的优劣势所在,这对优化资源配置极为有效。 第五部分:研究海南小城镇建设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第六部分:在以上各部分的研究基础上,从保护中部山区热带雨林、次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农业耕(园)地的可持续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小城镇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海南农村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合理建议,为海南农村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研究的过程中,就海南中部地区次生植被优势种群枫香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国家专利一项。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海南省环境资源厅、省旅游局和省自然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等部门;本研究的内容分别发表在《土壤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等相关领域的国内最有影响的学报上,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表和被录用的学术论文有29篇,与气象出版社签订专著出版合同一部,两年前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内权威文摘引用的有6篇。取得国家专利一项。本研究成果充实了热带北缘雨林的结构组成、分布特点的研究实例,丰富并有所创新地以热带雨林为参照体,分析研究次生植被、弃荒农田植被恢复规律及部分机理,特别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定量研究了农村经济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人员将继续沿着这一研究方向开展研究,达到揭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植物生态学机理的目的。

发表留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