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作物学系源于1958年创建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后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栽培系。后经历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海南大学农学院农学系,2007年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成立新海南大学,设立农学院农学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13”讲话“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学校正式设立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农学系;2023年应学校院系调整,成立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作物学系。2017年9月,作物学学科入选国家首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及“农业科学”进入ESI 全球前1%。
师资队伍
作物学系坚持人才强系战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90余人,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1人,中国科协“青托人才”3人,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海南省“百人专项”2人、 海南省“千人专项”1人、海南省三八红旗手2人、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以上人选6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人等大批优秀专家。
学科专业
作物学系坚持学科引领理念,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现有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作物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海南省重点学科;拥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农学1个本科专业,且农学专业入选了全国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同时还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
作物学系坚持本硕博一体化发展思路,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有全日制学生1000余名,其中研究生占比超过了60%。本科生考研升学率均保持在40%左右。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逐年提升。作物学系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万多名本科生、2000多名硕士生、400多名博士生,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与骨干,他们为海南及热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原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国家级领军人才”专家卢江、林辰涛,教育部特聘教授叶德,原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姚树洁等校友为代表的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
科学研究
作物学系坚持协同创新发展路径,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现有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热带作物新品种选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然橡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组培快繁和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世界领先的代谢生物学实验室、产胶生物学实验室、系统生物学与基因组学实验室等研究平台;拥有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5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0余个,在此基础上牵头组建了热带高效农业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教学科研用房3万多平米,各类设备总值3亿多元,教学科研基地3000多亩。近五年,本系获批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项目200多项,累计经费3亿多元;发表Cell、Nature Plants等重要期刊收录论文20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选育国审品种3个、省审(认定)品种16个;获国家发明专利20项。
社会服务与乡村振兴
作物学系坚持以服务三农为使命,高度重视成果转化与乡村振兴。本系积极响应国家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党建+科技产业”的模式投身海南的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工作。在海南东方市、临高县、琼中县多个乡村建成了集科研成果宣传、示范、推广与培训一体化的橡胶、木薯、槟榔、油茶、特种水稻等新品种绿色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在火龙果、菠萝、百香果等特色经济作物方面先后在万宁、琼中、乐东等多个市县建立了特色作物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在结对帮扶地区云南省洱源县围绕绿色生态农业、特色高原产业开展了成果推广、科技示范与智力支持。作物学系服务“三农”,精准扶贫等优秀事迹得到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0多次。
扬帆踏尽千层浪,展旗耕遍万里疆。作物学系将继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用真心实干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南疆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