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牧场团队的许强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对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区底播增殖的花刺参进行试采,评估增殖效果。经测量统计,采集成参的平均体重为120g,最大176g,成参密度约为1.5头/m2。花刺参在我省珊瑚岛礁热带海洋牧场海区底播增殖初获成功。
近年来,我国热带海域海参资源衰退趋势日益严重,特别是海南岛周边海域的高经济价值品种的海参资源日益稀少。花刺参是我国南方热带海域的代表性种类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花刺参属沉积食性海参,常栖息于海草床、砂质潟湖和珊瑚礁区,其摄食和排泄行为会增加表层沉积物的扰动,促进沉积物与上覆水之间的有机质交换,并加速水层—底栖耦合,产生能流和物流的传递。此外,花刺参的生物扰动还利于提升营养盐浓度,为寡营养的珊瑚礁生境中的礁栖性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前期我院冯永勤教授已突破花刺参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但海区底播增殖技术亟待建立。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期间,许强教授团队科研人员在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先后投放花刺参苗种1.6万余头,初期规格为6-8g。在此过程中,针对花刺参苗种离水易自溶、体壁娇嫩易损伤的特殊性,研发了花刺参苗种安全转运—一体化精准底播方法,实现了苗种底播过程成活率100%,最大程度保证花刺参苗种的高成活率和底播精准度。与此同时,依托生态系统模型工具评估了海洋牧场区花刺参生态容纳量,从而保证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花刺参在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的底播成功不仅拓宽了花刺参资源恢复的道路,而且成品花刺参的产出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来源。底播的花刺参种群将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并为海南省热带海洋牧场资源产出功能的实现和珊瑚礁盘区开展海参品的增殖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