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下午3点30分,“南冥坛席”第五十二期学术沙龙在社科楼C115如期开讲。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教育学院院长Manjula Vithanapathirana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内容和语言结合的教学法在混合班的运用”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白丽芳副院长主持。
Vithanapathirana教授首先介绍了斯里兰卡教育现状:实施13年制基础教育,学生一年级开始学英语,重在口语训练,课堂会使用母语;三年级开始,英语课不再使用母语;到十一年级,学生参加全国性的英语测试,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能否进入好的大学。她强调,在斯里兰卡的课堂,学生是中心,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友好、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使用中学习英语。在小学,教师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为提升他们的交流能力奠定基础;通过愉快的英语学习体验,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这也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为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斯里兰卡的学校在讲授地理、科学、历史等课程时采用母语加英语的授课模式,即内容和语言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法,这使英语本土化成为可能,即可以用来传播思路兰卡本国的文化。讲座中,她指出了课堂教学存在的一大挑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低水平学生往往无法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补习效果不佳。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地,因为师资缺乏,都存在多个年级合班上课的情况,这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针对此情况,Vithanapathirana教授建议,对于同一个话题或知识点,设计高、中、低三种任务卡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难度的卡片,这样的卡片既适合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也可以用于小组合作,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课堂的机会。Vithanapathirana教授认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one-size-fits-all)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任务,保障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
师生们对斯里兰卡的教育制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提问环节,大家分别就内容和语言结合的教学法的使用细则请教了Vithanapathirana教授,对于该教学法可能存在的效率低下、母语、英语使用程度难以把握等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本次学术沙龙为师生们了解斯里兰卡及其学校教育开启了一扇门,通过这样的交流,双方发现了在文化上的相通之处及教学上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期待有更多的机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据悉,曼珠拉·维塔纳帕吉拉纳是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斯里兰卡科学发展委员会人文学部主席。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在Annual Review of Critical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学法、教育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摄影、撰稿:2018级文学硕士 方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