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讲座内容
    外国语学院“南冥坛席”第四十六期学术沙龙成功开讲
    2018年09月25日 10:04 外国语学院 点击:[]

2018年9月20日下午3点30分,“南冥坛席”第四十六期学术沙龙在社科楼C115如期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继焦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30年来在国内外的经济社会调查经历》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金山院长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及全体18级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教授介绍了三十多年来自己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并且在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做民族志研究的经历。他指出,实地调研充满艰辛,面对调查地区居民的隔阂与防备,需要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只有亲和待人才能使调研顺利进行。他发表的第一个移民研究课题是《外出打工者对其家庭和社区的影响一一以贵州为例》,并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专攻城市移民,于2004年出版了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的专著《城市的适应——迁移者的就业与创业》,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迁移就业者和创业者的“城市适应模式”,分析他们如何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适应城市生活。随后,张教授介绍了他所发表的一系列都市和企业人类学的相关研究,他提出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期,而新一轮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将促使我们主动去思考和探索;中国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悲情的事实描写或愤青式的批评阶段,必须理解经济结构发展的原理。在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问题上,他提出了一对新概念:“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前者用于观察“官方”主导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后者揭示 “普通老百姓”自我开展的资源配置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提问环节,师生们就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差异及如何设计调研课题等问题请教了张教授,他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有其共性,要做到分工明确、精准选题、反复论证、建立好个人的学术网络,关注学科交叉,最终将研究成果通俗化,向大众推广,服务社会。

据悉,张继焦教授是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副会长。涉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民族学、企业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重点关注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到目前为止,发表中文文章200多篇,出版中文专著、译著等26部;用英文、日文、法文等三种外文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论著4本。曾访问过33个国家和地区,是一位国际型学者。 (摄影、撰稿:2018级文学硕士 方慧琴)

张继焦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现场

学校首页|学院主页|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社科楼C座3楼 邮编:570228 
版权所有 @2019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