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下午三点,外国语学院“南冥坛席”第三十二期学术沙龙在社科楼C115成功举办。本次沙龙主讲人为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刘宝军教授,主题为“马来西亚语言文化的特点”,由白丽芳副院长主持,沙龙吸引了包括金山院长在内的多名教师及诸多研究生、本科生的积极参与。
刘宝军教授祖籍为中国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8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中国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旅居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留学先后获双学士学位和教育硕士,博士毕业于马来亚大学。现为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教授、客座作家、研究专家。曾担任世界马来人友好协会中华分会长、出版《黄河东流去》、《中国穆斯林一瞥》等多部作品。刘教授精通汉语、马来语和英语,他把向世界宣传中国穆斯林文化视作的一项神圣职责,身体力行地向世界传播华人的故事。
刘宝军教授的讲座从马来西亚的人口变化到马来文的发展和历史概况,生动展示了一幅幅马来西亚历史发展变迁的画卷。刘教授首先介绍了作为官方语言的马来语的特点及与梵语、阿拉伯语、英语、汉语间的渊源,分析了马来西亚英语(Manglish)的句法特征,阐释了马来西亚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相互交融。他结合自己在马来的求学习经历,展示了马来式英语、马来语、以及中国各地方言的发音特征,精彩风趣的模仿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刘教授指出,马来西亚拥有多元的民族和多元的语言及文化,殖民、宗教、外来语等都对马来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来西亚有马来人、印度人、华人;语言有华语(普通话、福建话、广东话、海南话等),马来语、印度语、英语等,展现了各民族间的互相包容,共同交流,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提供了一个典范,对世界不同民族的和平相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在场的听众,学习外语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汉语和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民族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在交流环节,洪小丽老师就英语的多元化趋势对口译的影响、海南文化与马来文化的想通之处与刘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金山院长就马来语课程的开设和相关研究请教了刘教授;黄荣波老师、刘汉军老师则分别与刘教授探讨了三亚回族与马来西亚回族之间的历史渊源及广西人下南洋的历史。在座的同学就学习外国文化与了解中国文化的关系、外语学习的短期目的与长期影响等问题请教了刘教授,刘教授都一一耐心作答。
最后白丽芳副院长总结了刘教授的讲座的三点启示:(一)和平相处、和谐共生是不同民族的共同追求,不同文化在交融的同时可以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二)语言的使用意味着身份的认同,我们要用包容的胸怀去学习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做到入境问俗、入乡随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三)民族的文化是我们身份的标志,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赢得世界的尊重;人云亦云、邯郸学步只会成为笑柄。
整场沙龙信息量大、语料丰富;视野开阔,互动频繁;既有严肃的思考,又有鲜活的实例,让在场的师生都受益匪浅。交流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大家共同期待第三十三期学术沙龙精彩开讲。 摄影、撰稿:2017级英语笔译硕士 张靖//www.pwnwords.com
//www.pwnwords.com
//www.pwnwor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