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9日15:00,海南大学社科楼C-415座无虚席,外国语学院“南冥坛席”第二十期学术沙龙如期而至。本次沙龙由外国语学院孙成平副教授,带来题为《斯蒂文森与英国维多利亚小说》讲座,彭晓华副教授主持,外院师生到场参加。
讲座伊始,彭老师指出,小说不仅可丰富我们的人生,细致地观察别样的人生,经过阅读、反思、批评精心设计的作品,对英语言文学和翻译的学习和研究均有益处。 孙老师首先介绍了标志英国最辉煌历史的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的崛起,实行“工业革命”等,建立起了世界金融中心和海上霸权地位,促使英国民族自信心爆棚,产生了维早中期的自由帝国、理想种族主义。当时的圣哲“卡莱尔”和诗人亨利等人士的言辞均表明英国各界都在宣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合法性,文学界此类第一部小说即为歌颂新资产阶级冒险精神的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接着指出,维中后期由于德美俄等国的崛起,担忧“海上霸权”地位得而复失,实施“坚船利炮”政策,后因民族自我怀疑日益增长,形成了文化恐慌。此时,文学现实主义日渐形成,出现了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和萨克雷讽刺上流社会虚伪的《名利场》等作品,但对现实的批判力度不够。最后提出,维后期,英国奉行世俗,功利和虚伪的军事帝国主义,富有良知的作家进行反思,出现了新浪漫主义。“新浪漫主义的旗手”斯蒂文森作为典型代表人物创作了被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儿童作品”《金银岛》,描写阴暗情绪的《新天方夜谭》,以及对“殖民主义”坏的信仰和对于倒退恐惧的《法利赛海滩》和《退潮》等优秀作品。
在沙龙交流环节,拥有多年英伦生活经历的林老师,提出了英国“脱欧”后心态如何,是否正如英大臣“特蕾莎·梅”所言的引领世界的“黄金机会”,该心态是否在现当代文学作品有所体现。孙副教授认为英国“现代主义”,“意识流”派和“荒诞派”等作品均反应了英民众不满现状又无力改善的心态,确实怀念当初的民族自豪感。彭副教授也认为,大英帝国永远地影响了世界,最重要的体现是英语的广泛使用,并会作为一种潮流持续下去。
彭老师最后总结道,孙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小说大餐,更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与其时代的关系,并结合当时主流的思想体系,做出相应的文学评论。为外院师生提供了精神食粮,更启示我们,在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时,彼时“日不落帝国”的崛起衰和落,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撰稿:2015级英语口译 王旭
摄影:2016级英语笔译 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