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下午3时,社科楼C-312座无虚席,外国语学院“南冥坛席”学术沙龙第十六期如期而至。本次学术沙龙由海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孙绍先教授主讲,外语学院院长金山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到场参加。
金山教授在介绍中提出,外国语学院要培养多“元文化人”对“异文化”的宽容之心。此“异文化”并不单指国家、阶级等的相异,也包括性别的不同,社会学的“解放人性”,要求从性别角度阐释人类语言、思维特点,叙述方式等方面的意义与发展。 讲座伊始,孙教授便指出,文学是社会科学等的思想源泉。首先以《荷马史诗》中古希腊和特洛伊人因“海伦”而战的故事,提出男性“英雄时代”与女性“花瓶时代”的概念,引出“性别诗学”的主题。进而指出,“性别诗学”是一种思维研究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认为人类史上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从性别学的新角度重新分析评论,以削减单一性别看待历史和文化的偏见。孙教授认为,“性别诗学”的原点就是人类的诞生。荷马史诗中的性别冲突,在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依然有效,而“性别诗学”作为方法论则可缓解两性冲突。
孙教授还指出,性别诗学对男女性别的定义,主要涉及基因、体貌和文化三个层次。其中,文化性别受社会和文化环境影响很大,例如被动物哺育后的狼孩等不能再融入人类生活。从基因性别看,人种的区别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文化差别则不是。例如,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波伏瓦就有“女性非天生,而靠培养”的经典论断。关于两性差异的观点,孙教授指出,先天派认为男女天生不平等。后天派则认为,要正视两性解剖学上的差别,但认为两性地位应从社会综合价值来判断。孙教授认为,可从探索母系时代存在的证据入手,削减性别冲突的历史偏见。
在学术交流环节,在座师生和孙教授探讨热烈。陈鸣芬教授提出女性应如何在社会和家庭中争取权利和地位的问题。孙教授建议,女性要学会面向自然、社会和异性,强调面向的前提是双向性,即不搞双重标准,个体被尊重,并得到选择的自由。对于男女基因性别差异的探讨,孙教授解释,动物学上男性不育,比女性遇到更激烈的自然选择和竞争,保护女性和小孩是其天然职责,所以男孩有更强的攻击性。而人类的自私,男性的见异思迁,女性追求稳定都是基因的作用。杨国良教授认为,回到历史的原点,意义在于纠正人类的各种偏见,同时也应理性看待两性平衡,回看母系时代,解决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约束等问题。 金山院长最后指出,孙教授提出的“性别诗学是一种方法论和世界观”这一观点,可用来做学术研究,认为它可渗透到各个领域,例如语言学中的两性用语。两个半小时的学术探讨告一段落,大家共同期待第十七期南冥坛席的精彩开讲。 撰稿:2015级英语口译 王旭
摄影:2015级英语笔译 陈世佩
2016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