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欢迎访问海南大学

首页 社会服务 产业创新
社会服务
芒果产业体系

体系介绍:海南大学芒果产业技术体系是由海南大学组织成立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海南大学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体系紧紧围绕芒果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特别是在品牌建设和产业增收增值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推广示范和技术服务,同时为政府对芒果产业的宏观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重要事项:

1.体系已收集保存芒果种质资源100余。

2.开展了芒果防寒技术服务和病虫害防控工作等社会服务工作。

3.开展了芒果冷链保鲜技术研究,研究了不同预冷方法对芒果果实贮藏品、营养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包装方法对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4.展了芒果保鲜技术培训与企业合作:2024年 1月21日,参加了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中心渔港的采后热带保鲜应用研究实验室举行开业启动大会,并进行了芒果保鲜技术培训。体系与英州镇海南雷丰农业合作社、陵水县海南省景乾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帮助企业解答了芒果保鲜技术问题。


智能农机产业体系

体系介绍:通过典型作物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机械化作业,推动产业发展。消化改进+自主研发方式,快速推动技术发展;以产业为导向,融合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以农机与农艺融合为方向,提升海南省动力机械、耕整、播、种、管、收全环节机械化率。

重要事项:

1. 开展了智能小区繁育播种机、谷物一体化智能小区繁育播种机、智能玉米小区繁育收获机、牵引式四行玉米小区精播机共计5台智能育种装备。

2. 团队首席科学家接受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次。

3. 发表SCI论文4篇:

4. 授权发明专利2项:一种基于缺失株情况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自动行引导方法,授权号:CN113711767B;一种玉米联合收获机自动行引导系统,授权号:CN113359741B.


天然橡胶产业体系

体系介绍:海南大学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于2023年12月成立,体系首席科学家为唐朝荣研究员,体系现有科研骨干5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4人,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海南自由贸易港D类以上人才2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7人,硕士研究生126人。体系围绕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在橡胶树分子育种、橡胶树病虫害灾变机制与绿色防控、天然橡胶加工与改性利用、智能化割胶、天然橡胶产业经济等方面成立了9个技术创新团队,全面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服务,为我国天然橡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重要事项:

1. 成功建立了橡胶树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技术体系,实现了橡胶树胚性愈伤的高效遗传转化,为橡胶新品种育种奠定了基础。

2. 开展了橡胶树产胶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一个橡胶树RRIM600自然杂交群体的GWAS分析以及GT1与热研879杂交后代的QTL分析,获得了一批与橡胶树径围、干胶量显著相关的基因,目前正通过橡胶树转基因进一步验证其功能。

3.开展了橡胶草资源收集、组培扩繁及转基因体系:收集了500余份橡胶草野生种质,其中近200份已实现了组培扩繁。建立了橡胶草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30余个产胶相关基因的编辑植株,初步搭建了橡胶草分子遗传学研究平台。

4. 开展了新型高效绿色防控药剂研发: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橡胶树白粉病预测预报专家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自动收集田间病情进行测报功能;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一系列的广谱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芽孢杆菌,利用现代分离技术等进行分离,得到一个具有较强抑制菌活性的新的抗菌霉素D,命名为C14 bacillomycin DC。开发“热丰宝”免疫诱抗剂系列产品,具有环保安全、促生增收、和杀菌防病效果;目前基于智能测报技术,结合“热丰保”系列产品,每年可减少施用硫磺粉1-2次。


热带益生菌产业体系

体系介绍:热带益生菌是热带地区独有的有益微生物,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益生菌资源。热带益生菌产业体系由张家超首席指导,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以热带益生菌为核心,进行的研究包括1-菌种资源收集、分类学及菌种资源库/数据库建设;2-菌株的适应性进化及驯化研究;3-改善人类健康临床方向;4-缓解药物副作用并增强药效;5-食品及药妆品方向;6-动物饲料及水产养殖方向;7-热带特色后生元方向等。

重要事项:

1.热带益生菌产业技术体系与海南兴隆咖啡共建产业示范基地。

2.热带益生菌产业技术体系助力湖羊养殖,与海南发展湖羊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海南澳笠农牧有限公司)共建产业示范基地。


榴莲产业体系

体系介绍:为了适应海南自贸港的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打造海南特色的榴莲品牌,扩大海南榴莲的种植规模,必须围绕榴莲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海南大学从服务自由贸易港经济发展及“一带一路”的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榴莲产业发展,组织科研骨干力量,组建榴莲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团队,及时介入,从零起步,计划用3-5年时间,取得显著进展;用5-10年时间,做出竞争优势和亮点。海南大学榴莲产业技术体系,由汤华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和育种岗位科学家,李东栋教授担任遗传岗位科学家,黄家权教授担任栽培岗位科学家,陈庆河教授担任植保岗位科学家,白新鹏教授担任采后加工岗位科学家,樊孝凤教授担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

重要事项:

1.从2023年11月至今,榴莲产业体系组织团队先后到三亚、乐东、保亭、东方等市县调研榴莲种植企业和种植农户,共开展调研活动6次,摸清了榴莲产业的主要问题。

2.2023年12月27日,与保亭县农业服务中心进行了交流对接。

3.2024年3月13日,与乐东县农业农村局进行了对接交流。

4.先后与多家榴莲种植企业商谈合作研发事宜。2024年3月13日,与海南最大的榴莲种植企业--海南省优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

5.针对对榴莲产业危害最大的根腐病,榴莲团队开展了田间取样,病原菌分离等工作,已经取得初步进展,并对部分企业提供治疗方案,已经初见成效。

6.针对榴莲的开花坐果问题,给种植企业提供了疏花保果的建议方案,受到企业欢迎。


红毛丹产业体系

体系介绍:针对我国红毛丹优质主栽品种少、栽培与病虫害防控效率低、采后快速品质劣变、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落后、加工转化增值增效不足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红毛丹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品种创新、提质增效栽培与绿色防控、采后品质劣变与响应调控、精深加工与高效智能制造、副产物梯次高值化全利用等研究,培育优质新品种和创新果肉离核、耐贮运和丰产稳产等种质,建立计划密植、篱壁形树形培养、果园宜机化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水肥药一体化、产期调控等技术,开发对主要病虫害高效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方法,研发延缓品质劣变的精准抗冷保鲜技术及新型保鲜剂,研发安全高效的果肉类果皮脱除关键技术,开发红毛丹果肉等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红毛丹籽油和淀粉、果皮色素和果胶等为主的营养健康新产品,从而提升红毛丹加工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力争经过三年的建设,推动红毛丹产业体系建设达到海南省级产业体系水平,进而推进红毛丹产业打造成为对接世界广袤热带国家的窗口与合作平台,为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转化提供新思路和新机遇。

重要事项:

1.开展红毛丹诱变育种工作,已经完成了6个红毛丹品种枝条的电子加速诱变处理后的嫁接工作,并对嫁接成活率进行了统计。

2.开展了红毛丹果园桔小实蝇生态防控工作(约80亩)。采用引诱剂、黄板和生防菌为代表的生态防控技术。目前防控工作已进行了半个月,红毛丹果园内桔小实蝇数量维持在50头/瓶/天以下,有效控制了早期果园内的虫口数量。

3.近期已开展红毛丹轻简化树形和疏花相关实验,目前篱壁形和Y字形树已上架,棚架形树即将上架,疏花试验效果良好,于对照组相比(未疏花),剪去花穗主轴1/3、1/2和2/3落果较少,座果率较高,果实发育加快,果实显著大于对照组且果实整齐度更好。

4.针对红毛丹果实采后褐变及腐烂问题,应用不同浓度的绿色保鲜剂对‘保研7号’红毛丹果实进行浸泡处理,调查处理后果实在常温贮藏中的外观品质变化及相关生理生化机理。结果显示0.125 mmol L-1褪黑素处理可通过调控果实的膜脂代谢和能量代谢使果皮褐变得到有效抑制,其货架期较对照延长2 d。结果可为褪黑素用于红毛丹果实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上述结果近日在《食品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该研究得到了海南大学红毛丹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THAITS-6)的支持。


菠萝蜜产业体系

体系介绍:菠萝蜜是海南省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特色热带果树。全国菠萝蜜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海南种植面积16万余亩,海南年产值16亿元。由此可见,菠萝蜜给海南带来重要的经济价值,解决了大量劳动就业人口,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重要贡献。然而菠萝蜜品种,病虫害为害及加工保鲜等问题制约着菠萝蜜的健康发展。为此海南大学独家成立菠萝蜜产业技术体系,旨在解决菠萝蜜种质、生产、加工过程的瓶颈因素,为海南特色高效农业和海南乡村振兴服务。本体系设置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岗,高效栽培与管理岗,病虫害绿色防控岗,菠萝蜜加工、保鲜与利用岗,产业经济研究岗以及示范基地,于2023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

重要事项:

1. 开展了菠萝蜜栽培管理核心技术研究:明确了“黄晶蜜”尖蜜拉整形修剪和花果管理技术的核心技术,初步形成了菠萝蜜的栽培技术规范。

2.明确了菠萝蜜流胶病病原:对全岛的菠萝蜜基地进行了病害调查,该病害在菠萝蜜上发生严重;分离了引起病原菌,通过柯赫法则,结合分子和形态鉴定首次明确了引起菠萝流胶病的病原为果胶杆菌属微生物。

3.室内筛选了低毒环保绿色农药:采用抑制菌圈法,筛选中生菌素、四霉素、四霉素A、四霉素B、四霉素C、光合细菌菌剂、胶克、乙酸铜、生防菌株CH06对果胶杆菌B-G-3-2抑制效果,结果发现:四霉素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可达4.77 mm(图7A),其次四霉素A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为4.68(图7B),与四霉素无显著差别。同时发现,活体微生物光合菌剂(图7C)以及课题组前期研究的生防菌CH06菌株(图7E)对果胶杆菌B-G-3-2也有很强的抑制效果,抑菌圈分别为3.00 mm和2.93 mm。其余两种药剂胶克(图7D)和乙酸铜(图7F)抑菌圈分别为1.88 mm和1.52 mm。

4.开展了菠萝蜜保鲜研究与企业合作:明确了菠萝蜜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处理和CaCl2溶液处理两种技术,保持了菠萝蜜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与海南联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对接和洽谈。


甘薯产业体系

体系介绍:海南大学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设置8个关键技术岗位和1个成果集成与示范中心,涵盖甘薯全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旨在整合全岛科研资源,集结专业科研团队,推动甘薯产业技术的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甘薯全产业链中技术应用水平。

重要事项:

1.朱国鹏教授为美兰蔬菜科技小院为菜农讲授“菜用甘薯营养保健功能与高产栽培技术”。

2.海南大学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多家单位顺利举办海南地瓜线虫病防治技术培训会。

3.2024年3月8日,海南知名的“儋州海头地瓜”海南绿翠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文学芳董事长莅临莅临海南大学南繁学院(南繁研究院),与海南大学甘薯团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甘薯科技小院建设规划,并深入交流地瓜产业、新品种研发。

4.2024年1月28日,朱国鹏教授、杨然兵教授前往位于儋州的海南绿翠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海头地瓜),与公司文学芳董事长、张思明总经理等人探讨江海田园项目科研实验基地规划,用最高标准打造甘薯科技小院。

5.2024年1-4月,海南大学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岗位科学家吴少英团队启动了甘薯病虫草害的连续调查工作,旨在深入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为甘薯的可持续种植提供科学的治理建议,通过现场观察、样本收集和夜间诱虫的方法,综合评估甘薯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