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二十多年来,各地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其中,心理咨询是一个具有特别效果和效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20世纪90年代初,各高校逐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由于各方面条件、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鉴于此,高校应提高认识,共同探索出一条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咨询模式。
一.部分现状
1.职业人员较少
目前,许多高校的咨询师大都是经过短期培训取得资质证书的,有的是思政专业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学生处等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校医院的保健医生,还有一些是热衷于学生成长的退休老教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少之又少。
2.咨询方法西化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大部分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东西。中国人在历史积累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都和西方开放式思想有极大不同,多数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方式依旧是依照西方心理学。不过近几年我国心理学发展顺利,以中国人为主体的心理咨询系统正在有效构建。
3.方式单一
心理咨询不是局限于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同学,更重要的是它的教育和预防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关心的、容易遇到的或者容易引起学生困扰的现实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早解决或者及时发现就容易干扰正常的生活,严重者会引发心理疾病,甚者违法犯罪或自杀。因此,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心理问题的及早干预。
4.本土化问题激烈
高校心理咨询本土化是指要用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和活动。由于我国的心理咨询事业起步较晚,目前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规模和设置也是参差不齐,这些直接导致了整体咨询质量不高、咨询实效性差的结果。因此,从高校心理咨询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借鉴西方先进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成功的咨询实践,构建本土化的、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
二.探索
1.学古
通过挖掘和借鉴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这一途径才能摆脱心理咨询本土化研究中的诸多困境,才能发现中西方人心理的差异所在,才有利于提出或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概念、理论或方法,修改旧的理论或创立新的理论,并增强研究者采用本土化研究取向的自信心。如果本土心理学工作者能把这些理论都挖掘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人心理与行为的了解,从而为研究现代人提供一定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吸取营养,建构出成熟的理论体系或模式。
同时,积极关注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以及系统开展实证研究,为本土化找到立足点。
2.高校心理咨询师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由于咨询师的工作性质是一种高情感、高智力投入的频繁人际互动活动,需要咨询师大量地、不对称地投入情感资源和智力资源,加上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特别是恶性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咨询师面对与处理很多负面信息与情感,体验求询者的心理创伤,从而自身也可能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因此,只有最大可能地预防、缓解或消除心理咨询师的心理问题,才能保证他们在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下全身心、高效率地投身到心理咨询工作中去,进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构建完善的大学心理健康系统
设备是必要硬件基础,有了如心理测试表、统计表、沙盘、处理计算机等设备,心理老师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学生心理问题。
4.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组成逐级的联络网才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危机性事件的发生率,避免重大危机性事件的发生。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心理咨询的互动网。
心理咨询的根本原则就是保密原则。如果来访者感到自己的身份和咨询内容会被别人知道或者泄露的话,就会对咨询失去信心。在网站由专家定期地进行现场网络指导、答疑,这样咨询者就不会存在任何顾虑,也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话不敢说或者说不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左从现.搭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J】2004.9
2.田炜明.论构建完善的高校心理咨询体系【J】2008.4
3.美文荣.高校心理咨询师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J】2010.9
文案:心理站宣传部
编辑:新媒体技术部审核:孙成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