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首页 网上服务大厅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健康>>心灵驿站>> 正文

你是否也掉进了“虚假希望综合征”里?

日期:2022年06月16日 10:03 点击:

“虚假希望综合征”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制定了运动减肥的目标,却足不出户,只满足于幻想自己改变后的完美身材;写下了复习冲刺的计划,却不行动,只是空想自己努力学习后取得的巨大进步。

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总是有这样的成就感,这就叫做“虚假希望综合征”。虚假希望综合征是指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却幻想自己成功或者努力的样子,来降低自己内心的焦虑并得到满足感的一种心理状态。

为什么会产生“虚假希望综合征”呢?

虚假希望综合征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们自身的心理压力。当既定的繁杂任务无法及时完成,或者是因时间分配不合理而效率低下,亦或是面对困难产生了逃避与拖延的思想时,我们内心的自我防御机制就会起作用,大脑也会对内进行心灵疏导与慰藉——即做出要改变的承诺,并幻想着改变后的状态,从而愉悦自我,缓解压力。

但是,这种心理作用只能让我们获得暂时的宽慰,并不能解决留存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心态若是任其发展,只会增长我们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思想,甚至会使我们在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受到更严重的打击,从而丧失信心,一蹶不振。

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虚假希望综合征”呢?

首先,要勇于迈出第一步。脚踏实地才能胸有成竹,纸上谈兵只会不堪一击。要敢于打破幻想,着手于眼下最要紧的任务——去完成一次锻炼,结束一篇论文,修改一份草稿……不要总是去想未来会怎样,要先关注当下是否有付诸行动,是否有做出实际的改变。

其次,学会改变思维模式。我们要从思考“我这么做以后能有什么收获”转变为“我不这么做将会面临什么后果”,加深对未完成事项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让自己跳出舒适区,为行动提供动力。

最后,降低不现实的期望。许多人想象中的努力结果总是近乎完美,却没有清楚认识到这种结果的可能性之微。因此,当幻想被现实打破后,他们会产生极大的落差感。所以,我们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目标。这样才更能激发我们行动的意愿和欲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