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MORE
      • 海大新闻
        内容

      《海南日报》丨海南大学教授林国标:从传统文化中来,到思政课堂中去

      海南日报记者黎鹏 通讯员秦佳楠 蔡萍 毛潇波 王博

      做学问难,做好学问更难。知其难,又迎难而上者,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林国标绝对算得上其中一位。不管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把“难事”当“乐事”已经三十余年了。

      林国标做学问以来,不仅肯钻研,而且落有实物,先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3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20余项,开设了20多门专题课,出版了二十多本书,其中专著8部、主编教材2部、合著1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

      “我本科专业其实是中国哲学,但是在上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一下子对这个逻辑严密、抽象神秘、充满魅力的理论王国充满兴趣。”博士毕业后在党校工作的经历又自然而然地使林国标开始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开拓研究。

      林国标认为,中华民族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古代的历史意识中包含了“法先王”“稽古”“殷鉴”“治道”等方法论原则。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价值。在林国标看来,实践指向哪里,方法论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历史的经验就总结到哪里。

      自2020年入职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后,林国标更是在讲好思政课堂的大道上风雨兼程,一往无前。

      “进入这个学科,就要对自己的专业有基本的自信,没有这个自信的话,是搞不下去的。”林国标介绍道,学科自信,有赖于学科的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心里有“货”,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回应学生心之所“惑”。

      林国标认为,人类的教育有两种,一种是知识教育,另一种是“成人”教育。知识教育建立于工具理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成人”教育,是成就一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着眼点不只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立德树人。

      “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在林国标看来,思政课教师要有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规范意识;形成正确的教师观,遵循学科本身的规律,注重思政课堂文化环境的建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课堂上,林国标总能将抽象枯燥的学术话语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示例,引导学生走向理论森林。他鼓励学生树立学科自信、不做表面文章;坚定学术立场,坚持厚积薄发。注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培养思考的能力、登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殿堂。

      “林老师是学识渊博、治学谨慎的学者,也是为人谦和、诲人不倦的教书人,更是平易近人、内敛宽厚的大家长。”2023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王鑫将林国标比作她学习路上的定海神针。

      “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反复循环方能推进实践和理论双向的发展、双向的创新。”林国标带给学生们的是生活的思政、是真实的思政、是自然的思政。

      原文链接:https://res.hndaily.cn/file/news/20231107/cid_129_434112.html


      1. 书记信箱校长信箱
      2.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公网安备46010802000692号琼ICP备05000523号-2
        Copyright © 2005-2020 开云app体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