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语
助人的双手比怜悯的心灵更温暖。
【中国青年报】赵红亮出生在河南安阳,小时候由于生病,腿部神经受损落下了残疾,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秀。高一时,赵红亮因腰伤做了手术。术后休学4年,这让他一度十分消沉,甚至“不想活了”。那时,父母就会带他到福利院去,“看到那些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就觉得和他们比,自己还是很幸福的。”
赵红亮常听父母讲起漂泊经历中受到陌生人帮助的故事。“母亲以前在山西喝过别人给的一碗救命的面汤,父母也一直教育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重新回到学校后,赵红亮被希望工程宣传照片中的“大眼睛”打动,开始积攒零花钱,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读书。
2002年,赵红亮考入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习市场营销。海南是抗洪英雄李向群的故乡,赵红亮便开始用“向群弟”这个名字,为英雄故乡的向群小学捐款。“作为学生我自己也没有多少钱,就是一点儿心意。我少吃一个肉菜,学校里的孩子就多了几个本子、几支铅笔。”赵红亮说。
业余时间,赵红亮会到当地的敬老院、福利院去看望老人和孩子。“这也是手术康复后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赵红亮说,“和孩子们相处12年了,眼看他们上了高中、大学,自己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大学毕业时,赵红亮本可以回到安阳工作,但他却选择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西部计划,成为一名志愿者。“我希望让父母看到我在靠自己的力量做一些改变。”
赵红亮被分配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东方市,但他向共青团海南省委递交了申请,要求到最贫困的地方去。于是,赵红亮走进了海南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白沙县,到南开乡中心学校担任老师。学校老师很少,赵红亮一个人要教好几门课。他还坚持家访,最远的一次走了8个小时。
除了教书,赵红亮还要负责为村民种植的橡胶树“治病”。种植橡胶树是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可赵红亮对此一窍不通。为帮助村民解决问题,赵红亮利用周末时间回学校拜师。“我连磨刀都要学,因为磨刀技术提高的话,胶水的产量会增加,橡胶树的寿命也能延长。”
如今,赵红亮已经研究生毕业,成为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的教师。只要有村民到海口,一定会找他喝茶聊天。“他们真把我当成自家人了。”
“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善心,但是行动起来比较难。社会要想更加温暖和谐,就要有更多人付诸行动。”赵红亮说。
//www.pwnwords.com
该文发表于 2014/4/9 9:57:00 已被 编辑 2014/4/9 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