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正文

【海南日报】海大博士生何美丹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时间: 2015年03月01日 10:17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实习生 陈小婷

衣着朴素,笑容恬淡,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如此看来,海南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何美丹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可她的身体里却流淌着被称作“熊猫血”的RH阴性B型血,伴随着蓬勃沸腾的大爱在日夜不息地涌动。

九年来,她主动参与无偿献血16次,献血量达6150毫升,比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还多。

日前,这股正能量飞越琼州海峡,让她在报名参评的10746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十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的一员。

组委会这样评价何美丹——她是一个专注于农业的女博士,也是一个汇“热心、爱心、贴心、恒心、孝心”于一身的女生。她连续9年无偿献血6150毫升,不断向身边人传播着各种正能量。

接受与众不同

立志守护生命

2007年,何美丹从广西赴海南求学还不满两年,刚刚适应大学生活的她便向海南省血液中心表达了献血意愿并留下了血液样本。也就是这一次无心的善举让何美丹获知,她的血型竟是罕见的RH阴性B型血。

“刚开始其实挺害怕的,因为这种血液非常稀有,所以觉得自己有点孤独。”何美丹坦言,当时的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如何面对这个“新身份”,直到参加了第一次“稀有血型献血者联谊会”。

据何美丹介绍,自2000年起,省血液中心每年都会组织此类联谊,为稀有血型拥有者建立起生命保障链条。“在那次聚会上,我找到了阔别已久的安全感。”在她身边,有百余位稀有血型献血者彼此分享经验、讲述故事,这份特殊的“血缘关系”让他们亲密得如同一家人,“也是那天,我被许多无偿献血拯救病患的故事所感动,终于能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与众不同,并悄悄立下志愿——和他们一起守护生命。”

携手志愿同胞

搭建生命桥梁

“9年一共献血16次,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那次没能成功献血的经历。”何美丹记得,2007年暑假,她刚刚踏上回家度假的列车便接到电话:一名RH阴性B型血伤者急需血源。可路途遥远,哪怕她当即返回海口也为时已晚。

一次献血机会就这样无奈错失,导致时隔多年何美丹回忆此事仍多有懊恼:“如果我能晚一天回家多好!也不知后来那名伤者找到合适的血源没有……”

“她就是这样,把别人的事看得很重。”海南大学博士班学生严霞告诉记者,2010年,正攻读硕士学位的何美丹在基地连续作业数日,每天干的都是除草、采样等体力活,可某天傍晚时接到求助电话,还是二话不说直奔市区献血点献血。

年复一年,关注稀有血型拥有者的用血需求,及时有效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已经成为何美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要收到求助信息,她都会主动核实随后提供帮助,还会转告其他稀有血型志愿者,共同搭建生命桥梁。

战胜恐惧纠结

坚持无偿献血

在2013年获评“海南省无偿献血英雄”后,何美丹的事迹逐渐为众人所知,“海大最美女博士”的美誉也随之而来。可是,作为一名稀有血型献血者,陪伴她的绝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

夜深人静的时候,车祸、手术、生育等可能引发的大出血的事件不时入梦惊扰,而她也不止一次想起,那位曾遭遇数次流产而年过四十仍未诞下儿女的稀有血型妇女还在寻医问药;另一位年轻孕妇则流着眼泪告诉大家,肚子里的孩子注定生不下来……那是母婴RH血型不合可能诱发的新生儿溶血症给稀有血型女性笼上的阴霾。

更让何美丹纠结的是身边亲友不时的善意提示:人体造血功能有限,献血过于频繁可能伤害身体。“有一次,我接到妈妈心急火燎打来的电话,就是劝我献血要适可而止。”她的眼神黯淡下来,“从前每次献血,我都迫不及待与家人分享荣誉,现在都不敢再提了。”

为了让家人放心,为了不给社会造成负担,也为了能持续给稀有血型患者、伤者提供优质的血液,这个善良的女孩独自承担了心理的重负,每天坚持锻炼、节制饮食,让良好生活习惯形成自然。“你看,我壮得像头牛!”说着,她笑着指了指肱二头肌,臂弯处星星点点的针孔,如同一枚枚生命的勋章。

(本报海口2月3日讯)

//www.pwnwords.com

该文发表于 2015/3/1 10:17:00 已被 编辑 2015/3/1 10:18:00

关闭

.
  1. 书记信箱校长信箱
  2.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05-2019 开云app体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