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给海南人民丢脸” 19名海南大学生志愿者的援川生活 志愿者和学生做游戏 在汶川“5・12”地震一周年之际,南国都市报记者再次走入灾区,第一站首先来到海南对口援建的四川省宝兴县。19名海南大学生志愿者在宝兴工作的10个月,展示了海南人民援建灾区的一个侧面。“这些志愿者,巴实。”在宝兴县,记者听到了当地人对海南志愿者的称赞。 本报特派记者纪燕玲刘艳摄影报道 紧急增援宝兴 7日晚上,在四川省宝兴县,记者对几名志愿者进行了采访。来到宝兴,源于团中央的2008年大学生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那段时间,这些大学生不断地在网上了解地震灾区的信息,在学校还没有接到文件时,他们便报了名。 “时间很紧”,志愿者们回忆。2008年7月9日,志愿者之一赵先刚到家中,11日便接到通知,12日海南的志愿者要启程前往四川。没有犹豫,赵先订了当天的机票赶回海南,12日和几名志愿者一起赶赴四川。 在成都进行了3天的培训,海南19名大学生志愿者被分到四川宝兴县工作。他们分别来自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等几所高校。根据他们的专业,宝兴县将他们分配到建设局、旅游局、畜牧局、财政局、审计局、法院以及乡镇政府协助工作。 15天洗一次澡 没到宝兴之前,女生张曦文想象这是一个有上顿没下顿的地方。在成都培训的3天里,她将饭票省下来,换了沐浴露和洗发水。卢立专门背了个登山包,因为考虑到这里不能使用拉杆箱。 志愿者们告诉记者,初到宝兴时,还有人住在帐篷里,15天才能洗一次澡,他们还经历了多次余震。 卢立是园林专业的学生,他被分配到宝兴县建设局工作。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办公室里,领导问他为何老摇晃椅子,问了几次之后他才反应这是地震了,赶紧冲出办公室。这样的经历很多,以至于熟睡之中都能梦到地震,常常惊醒过来。 在畜牧局工作的赵先,往往是余震中最后一个跑出办公室的,因为他太不敏感了。 “后来我们都麻木了。”张曦文说。克服了地震带来的最初恐惧,志愿者开始适应了工作。 不能给海南丢脸 对于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宝兴县政府和群众对他们保持着高度的信任。赵先上班第一天,便被派去参与生猪养殖评定工作。他还根据自己的舞蹈特长,代表宝兴参加了各种比赛。近日,他又被调到统计局做入户调查。 在宝兴首届红叶节上,19名志愿者还充当了一次导游。 卢立除了和同事一起评定灾损房间,还进行城市整治综合工作。 刘锐星被分到宝兴县最偏远的硗碛乡党政办公室工作。宿舍没有热水器,在这个常年处于霜冻期的山里,他半个月下山到其他志愿者的宿舍里洗个澡。刘锐星说,他刚来时以为是从事抗震救灾工作,没想到把他分到乡政府收发文件,刚开始很不适应,后来才觉得这个岗位责任重大,“同样是为人民服务”。 对于县里安排的各种工作,志愿者们都圆满地完成任务。他们告诉记者,支持他们的最大动力就是内心的一个想法:他们代表的是海南,不能给海南丢脸。 3月10日,海南赴宝兴志愿者带着礼物,冒雨来到宝兴县中坝乡敬老院开展名为“携手托起爱的春天”的主题活动。 5月7日,志愿者们与当地学生开展了一场游园活动,他们送出深深的祝福,培育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收获与荣誉并行 志愿者韩鹏是海南大学的学生,报名到四川的时候,他已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进行权衡之后,他放弃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来到四川,目前在灵光镇政府党政办协助工作。志愿者张曦文放弃了与北京一家杂志社的签约。 赵先的报名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从贵州一个贫困山区考到海南,家人对他抱着很大的期盼,不希望他去山区工作。最终他说服了父母。 在西部服务一年,每人每月有800元的“工资”,相对当地的消费,只能勉强够用。卢立和赵先说,他们现在花的是大学里打工赚的钱。 相对于很多同学,他们少了一年的积累。“一年之后重新再来,这是大部分志愿者的打算”,但是志愿者们并不后悔,他们告诉记者,从宝兴人民的眼睛中,他们看出了当地人对志愿者的尊敬和感激,这是他们最大的收获,收获了荣誉,还有人生的历练。 在宝兴服务一年的经历,将是他们今后生活和工作最好的历练。“也是一生最值得称道的事,我们帮助过灾区的人民。”志愿者们说。 (本报四川宝兴5月9日电)
该文发表于 2009/5/15 15:54:00 已被 wanghua 编辑 2009/5/15 1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