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教育周刊】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海大课堂
体育老师自制“古老”教具
海大学生在表演传统黎族体育项目钱铃双刀。
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在学生们眼中,宋静敏老师是个“传说”,不仅是他的课,还有他的教学器材。
宋静敏在海南大学体育部执教近30年,不止一回听到这个评价,但每回听到,他的眼睛都会随着上扬嘴角弯成线,一脸笑意。
实际上,宋老师并没有任何特殊技能,被当作“传说主角”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上的课好玩,教学器材没见过,连寓教于乐讲的故事也有趣。
那这好玩的课是什么课?“听学长说有打木节、鸡毛球,还有划竹筏独木舟,我想选独木舟来着,但这门课下学期才开。”今年刚上大二的严博远说,这几门体育课程在同学之间是口口相传,想选上速度得快。
宋静敏老师在表演锣鼓。
本报记者 罗孝平 实习生 李瑞 摄
打木节、顶杠、鸡毛球、打狗归坡、划竹筏、划独木舟……这些名字听上去与众不同的课程,其实是2014年起海南大学开设的黎族传统体育课。这几年来,宋静敏和同事一起将10余项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带着学生们体验“特别”的体育课。
开设黎族传统体育课的想法,来源于9年前宋静敏做的“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考察研究”课题。
“我们当时跑田野做调查,发现在黎族地区有一些项目,像鸡毛球、钱铃双刀,很多人没见过,有些几乎失传或者已经失传。”宋静敏说,这些项目与黎族群众生产、生活、节庆等有着密切联系,不应就这么消失。
打狗归坡器材
课题团队分门别类梳理出了海南52个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可是,这么多项目,不可能全都带到大学体育课堂上,况且,有些项目受场地等条件影响,课堂教学受制约。
宋静敏和课题团队对52个项目“精挑细选”,选出跳竹竿、鸡毛球、打狗归坡、划独木舟等项目,开始了11个黎族传统体育精品项目的教学实验。
与常见的篮球、游泳、跑步等体育课程不同,想把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带到课堂中,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器材关”。
“像打狗归坡,按原初只要一根有弯叉的树桠作球杆、一个椰子叶编织的球,就可以开赛了,可我们上课不行。”宋静敏开始犯愁,他说这个项目竞技性强,打法近似曲棍球。打狗归坡的弯叉树桠、叶编球等不耐用,那就自己动手做。找来木匠做上课用的40多根球杆,调长短、调接触面,一根根画着比例削;收来空心浮标球,再往空心处灌进建筑发泡塑料,给叶编球“改良翻版”,又轻又灵活……
器材难找,老师们自己动手设计、想办法制作。宋静敏说,黎族传统独木舟用木棉树干制成,制作手艺少有人知晓,老师们跑到东方市大广坝江边乡,辗转找到老手艺人,上山找木材,调整多次才把11条独木舟做出来。
上课看到这些器材,同学们有的一脸新奇,有的忍不住上手把玩,有的觉得“像是小时候自己做弹弓的感觉”。
“黎族传说中,钱铃双刀因爱情故事而生,两小伙子同时爱上一位姑娘,后来两人为了赢得姑娘的芳心,拿起刀棍进行比武,所以才有了钱铃双刀……”上课时,宋静敏会给同学们讲每一个项目背后的故事。
钱铃双刀和黎族服装
一边上课一边听故事的学生们,笑称“传说中的宋老师有很多传说故事”。
宋老师明年1月份就要退休,但故事会接着讲下去。“我们想把这些项目再回馈到黎族地区去,回馈到中小学去,特别是将我们的总结、教材、方法等教给当地的老师,他们再教学生,那这些项目就不会失传了。”在海大第一田径场上,宋静敏边跑动边挥着自制的球杆,叶编球被击中,在空中画出一条流畅的抛物线。
文/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实习生 王靓婷
编辑/实习生李瑞
主编/罗孝平
该文发表于 2017/9/19 17:13:00 已被 lio 编辑 2017/9/19 1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