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正文

三代人眼中的海大

时间: 2003年11月18日 15:44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作者:姚莉莉 (2003年11月17日) 来源:海南日报

编者按 11月18日,海南大学将迎来建校20周年纪念日。20岁,对于人来说,已经是成年了,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实在是太年轻———在国内,有上百年历史的高校比比皆是。但海大的这20年,仍然值得回味。从一片空白临海滩涂地,到现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学府,从一所地区大学,到现在的面向全国招生的综合性大学,海大的发展,令人瞩目。值此周年纪念日之际,记者走访了海大三代校友,通过他们在校时的经历和对母校的感受,展示这所海南省唯一综合性大学的当今风采。荒凉的校园聚起生机和活力王强:1986届农学院毕业生

“1983年12月初,我们从位于琼山旧州的原海南行政区农学院搬到现在的海大。当时的校园只有400亩,全校没有一条水泥路,除了教学区,周围全是滩涂。当年的学习和生活,全都集中在如今的艺术学院,3楼是教室,1楼是宿舍,20多个同学挤在一间大房间里睡觉。厕所建在对面的水塘上,晚上去厕所时必须打手电,以防一不小心掉到水塘里。

那时海大刚由3所学校合并而成,学校管理、学科建设都谈不上规范,我们的学习没什么压力,也感觉不到制度的约束。

学习之余,全校师生一起参加校园建设,割草、填土、修路……我们看着荒凉的校园一天天凝聚起生机和活力,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大家都觉得很快乐。”

王强毕业后留校至今,住在绿意葱葱的海大校园,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他欣喜。谈起海大,他说见证了海大20年的发展。

今天的海大诞生于改革开放伊始的 1983年,是以原海南师专、海南医专、海南农学院为基础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建校当年,12个专业共招生570人,其中本科生 300人、专科生270人,全为海南地区考生。

特区大学首先要面向特区办学,服务特区社会经济发展是海大的办学宗旨。近几年来,围绕“一省两地”以及建设生态省和信息智能岛的发展战略,海大先后建起了信息学院、旅游学院、海洋学院,最近又将农学院和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合并组建了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同时,海大还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建起了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0个校级重点学科,学科专业基本涵盖了海南的主要产业。

在学科建设中,海大注意扬优扶重,形成优势,树立品牌。化学工程学科集中力量,主攻精细化学和专用化学品研究、节能环保化学品及工艺研究三个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水产养殖学科主攻热带水产养殖动物苗种繁育和病害防治两个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达到国内较高水平;诉讼法学科以司法改革、诉讼制度、仲裁制度为研究重点,其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在国内法学界享有声誉。

与20年前相比,海大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仅这两年,海大就投入约2亿元,新建校舍面积10.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由3200万元增加到5800万元,图书馆藏书由40万册增加到103万册(含电子图书)。“过桥”上大学廖晖:1995届法学院毕业生

“当年海大的生源基本上是本省的学生,所以当时海南的学生对考大学有一句形象的比喻———过桥还是过海,过桥即到海甸岛上海大,过海则是去外省内地上大学。当时的海大有很多专业第一志愿都招不满。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正好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经济最膨胀的时候,海南整个社会非常浮躁,海大的学生也一样,当时满校园是BP机,说什么“呼机一响,黄金万两”。当时的学生一门心思想着如何买空卖空赚大钱,我当时就和同学一起卖过贺卡、电影票,甚至还去海安倒卖过砖头,一块砖大概能赚一毛钱。

那些年,很少有同学去教室上晚修,上晚修的人都被认为是因为考试没通过,为应付补考而不得不用功看书。现任校长谭世贵当年是我们的院长,有一次晚自习巡查时,发现教室的灯泡比自修的人还多。

毕业后曾在海大住过几年,感觉学风好了很多,满校园琅琅的读书声。从1991年进海大到现在,快12年了,时间很快,不管怎样,衷心祝福海大,我人生中最青春的4年是在这里度过的。”

“灯泡比人头多”,这曾被海大校领导认为是海大一耻。

1994年以来,针对学风问题,海大以提高大学英语水平为突破口,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开展学风建设,先后制定了《海南大学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规定》《海南大学关于将大学英语统考成绩作为毕业与授予学位条件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发动各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以及广大教师,强化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管理和引导,全校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逐步提高,仅2002年就提高了11个百分点。

课程考试要不要规定不及格率?这是海大校领导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经过慎重考虑,海大给出了“要”的答案,即规定所有课程考试或考查的总评成绩大致按正态分布,不及格率应在5%-15%之间,优秀率(90分以上)原则上不超过20%,并将任课教师的执行情况作为其学年度考核、申报校级以上奖励、晋升职称以及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此项规定的出台,在教师和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教师对教学更加严格,改卷时送“人情分”现象被有效遏制,学生则普遍感到了压力,对学习不敢再掉以轻心。

如今,当少数省内学生过桥上海大时,更多的外省学生却是过海上海大。走在海大校园,海南话已不再是通用语言,身材魁伟的东北男生或面容恬静的江南女孩处处可见。从1993年起,海大就开始在内地招生,但刚开始的几年,在内地招收的学生人数不多。近年来,海大这所特区大学在内地一些省份声名鹊起,在大部分省份录取的考生均高出当地录取线40-50分以上,部分省录取的考生已达到重点大学录取线,且几乎全部是第一志愿录满,报考人数是录取人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前来海大联系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也络绎不绝,显示了学校巨大的发展潜力。不后悔上海大张泰宾:2000届艺术学院毕业生

“曾经对海大有过很大的偏见,认为这所家门口的学校不大气,学风不好,学校也没什么好老师,教不出好学生。在海大呆了4年,才明白这真是个很大的误解。

以前听说考试很好混,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学校对作弊处罚很重,上午还听校园广播通报批评,下午就有可能已被勒令退学,准备打包行李回家。上大学时觉得学习压力非常大,不敢有丝毫马虎。

特别感谢海大的老师,他们是严师,但也是益友,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为人处事,大学4年,我收获很大,从来不后悔上了海大。

毕业后出来工作,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奔波,但无论做什么,都不敢乱来,不敢给海大抹黑。海大的未来,归根结底还要靠海大人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

海大能不能教出好学生?这是大家对海大的期待。

海大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海大的思索。

海大认为,海南人才就业市场规模偏小,应当鼓励学生提高择业和创业的能力。在培养目标上,海大突出三种意识和三种能力:一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三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目标提出不能停留于口号,而必须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2001年,海大经过充分酝酿,出台了“六个率”的教改措施,并在全校教学单位中大张旗鼓地组织实施。

这“六个率”是: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考研录取率、学士学位授予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学生发表论文(作品)及获奖比率、教师的发表教学研究成果的比率。海大每年将各教学单位“六个率”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公布,以此作为学校评价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业绩、评优奖励以及单位领导考核的基本依据,同时也作为衡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

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介绍说:“‘六个率’的实施,直接促进了全校学生四级英语通过率、考研录取率、教师编写教材及发表教研论文比率大幅提升。”

人才流失曾是困扰海大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办学之道,人才为本。针对学校发展的新形势,海大将人事工作方针从“以引进人才为重心”调整为“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并重”,并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

在引进人才方面,海大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了更加优惠的政策,提高了新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安家费标准,博士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博士后、教授由3万元提高到3.5万元-5万元;对新引进的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最高发给5万元安家费或10万元住房补贴,同时还给予一定的科研启动费。

与此同时,海大进行了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2002年,海大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实行了校内岗位津贴制度,每年自筹1000多万元发放岗位津贴,改善教职工待遇。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海大初步建立起一支富于创新、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在480多名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80多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8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2人;荣获国家突贡专家、政府特贴专家和省优专家称号的65人。学校还聘请包括袁隆平、龙永图、陈香梅在内的5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和政府高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他们的加盟,为年轻的海南大学增添了活力,也极大地增厚了学校的学术氛围,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解放前的私立海南大学翻开海南教育史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也曾有过一所“海南大学”。那是 1947年,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宋子文、陈策、颜任光、范会国等社会名流、留洋学者和爱国侨胞积极创办的。前海南大学虽然仅办了三年,却为后来海南开发建设事业留下了一批优秀人才。

私立海南大学创办前,海南高等教育处于空白。1946年,抗日战争一结束,当时的广州市市长陈策在广州市政府迎宾馆,邀请海南同乡及热心教育人士,商量创办海南大学的问题,并成立了海南大学筹委会,陈策任筹委会主任;同时组织了校董会,推选宋子文任董事长。

私立海南大学的校址位于当时的海口市椰子园,即今424海军医院及滨海路之西北沿海炮台一带,地临大海,椰林葱茂,环境幽美。且接近市区,交通方便。

学校先后设有农学、医学、文理三个学院,其中农学院设有农艺、园艺、农业经济三个学系,文理学院开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政治、经济、教育、数学、物理、化学八个学系,学院暂不分系。

私立海南大学的经费来源最初全靠捐助。东南亚各地海南侨胞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甘愿减衣缩食,捐款办学。学校开办初期计有资产近百万美元,经常费收入有当时的法币11.8亿元,港币27.75万元。当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琼籍人士,捐献法币7500万元购买海口福大铁工厂(地址在今海口造船厂)赠给海大。校董韩汉英将《四部备要》、《四库全书》等8652部线装古书捐赠海大。意大利人罗斯(Ross)教授,居留我国数十年,历任意大利驻北平、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地领事、总领事,他将自己收藏的我国历史文献及书籍共30余箱全部捐赠海大。后罗斯先生还到海大供职,教授拉丁文兼图书馆馆长。

1947年11月8日,私立海南大学正式创立,首届生源遍及10余省,达400余人,其中以粤桂籍学生为多。

1950年4月海南解放,人民政府接管私立海南大学,另办起南方大学海南分校,前私立海南大学到此结束。

(姚莉莉辑)

//www.pwnwords.com

该文发表于 2003/11/18 15:44:00 已被 0 编辑 2003/11/18 15:44:00

关闭

.
  1. 书记信箱校长信箱
  2.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05-2019 开云app体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