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10月25日,记者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团队研发了一种量产高品质可拉伸纤维的新技术,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纤维在人体中广泛存在,研发具有仿生性能的人工合成纤维,有望为解决众多生物医学问题提供有效工具。生物相容、与软组织力学性质相仿且性能稳定的弹性体聚合物(如硅胶)成为理想选择,然而其纤维的高品质量产仍存在挑战。
该团队基于微流控技术建立了一种弹性体纤维制备新策略:以海藻酸水凝胶纤维充当保护性外壳,包裹弹性体预聚物内核纤维,在内核交联固化后除去外壳,得到弹性体纤维。此外,针对高黏性预聚物自主开发设备,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各种参数对高黏油相内核与水凝胶前体溶液间多相流与界面现象的影响,揭示了纤维成型的流体力学机制,基于此,成功制备了直径大范围可控、数十米长且形态优良的弹性体纤维。
该团队负责人表示,该技术还能够制备尺寸可控、可拉伸性优异且力学顺应的多种螺旋结构纤维。该团队展示了基于该技术进行多种不同组分和结构的弹性体纤维的制备,并验证了其用于弹性织线、可穿戴传感器和致动器的潜力。
据悉,该技术解决了一大类不可纺聚合物的量产化纺丝纤维制造难题,将极大地促进新型可拉伸纤维的研发和应用,有望作为一种基础性、关键性材料制备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行业领域。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10/bada80710e8a4a76ab5ef5aa4c5ff18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