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 王博)在广袤的沃野田畴里,各类智能化农机纵横驰骋,农业生产从耕田、育苗、插秧、植保、收割到烘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科技与农业的完美融合,描绘着最时尚、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乡村图景。
从事根茎类作物与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技术研究,获评国家高层次人才,2021年11月入职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杨然兵教授,追逐着光和热,在海南开启了农业机械化研究的新征程。
“实验室”建成“新高地”
农机研发需要人才和场地。杨然兵带头成立的海南大学农机科研团队,长期以热带高效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主要研究方向,根据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生产需求,以科技赋能热区作物,围绕种子繁育、天然橡胶、热带特色果蔬以及根茎类作物的栽植模式和生长特点,进行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装备研发,近年来获得了多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为海南省热带农业机械研发、示范、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儋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有着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区位优势,杨然兵牵头申报的农业农村部热带高效农业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就建在海南大学儋州校区铺仔实验基地。该实验室聚焦农业工程领域基础和应用性研究,着力构建适合热带高效农业智能机械化生产的技术体系,以实现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儋州校区原有的研发设施不仅有助于实验室相关工作快速启动,还将为逐步建立的全链条产业提供积极帮助,同时通过“产学研用推”一体发力,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和产业链。
农业机械化助力南繁育种提档加速
在“南繁硅谷”,适应种子繁育工作的小众机械相对缺乏,杨然兵提出了搭建现代育种产业体系创新平台的新方案,通过建设南繁育种全程机械化科研试验基地,为打造“南繁硅谷”提供机械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保障,为育种专家提供便捷高效的集中供给服务,同时为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支撑。杨然兵团队申报的海南省南繁育种全程机械化科研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在不久前成功获批,该项目建设兼顾考虑了海南大学农业工程、农学、机械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在未来 5-10 年内的发展需要,致力于建设成为南繁育种智能机械化装备科技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合作基地,将有效促进种子繁育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生自主钻研的过程比成绩更重要
入职海南大学以来,杨然兵坚守的不仅是科研,还有教学。对于农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下田、产学研不紧密结合,无异于“黑板上种田,水泥地上抓虫子”,是设计不出来农业生产需要的农机的。“如何让本科生对农机设计产生兴趣,从而在动手实践中夯实专业基础,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杨然兵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他采用“科研+实践”的育人模式,鼓励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担任科研助手,让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工作,在动手实践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技能。
智能农机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机械化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我国整体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杨然兵表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需要精准发力,我们将瞄准热区农业生产需求,通过打造儋州智能农机创新高地,把田间地头需要的科技动能转化为增产丰收的喜悦,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一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