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 余梦月)12月7日至8日,海南大学党委书记符宣国率队到临高县、东方市就学校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调研。
符宣国表示,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用情、用心、用力,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党建引领,认真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海南大学科技优势和智力支持,结合乡村特色,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7日上午,伴着暖阳,符宣国一行沿着临高县南宝镇光吉村的乡间小道走过,一株株凤梨颗粒饱满、长势喜人。“稻米香、农民富,海南大学利用科技优势铺起了光吉村的乡村振兴路”,驻村第一书记虞衍聪豪情满怀介绍道,2018年起,海南大学定点帮扶临高县光吉村,由作物学学科牵头,组织有关学科力量,充分利用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采用党建思想、科技产业、教育文化、健康医疗、社会消费等“五位一体”的扶贫模式,让光吉村在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该村人均纯收入由2018年的5278元增长到2020年的14600元,取得了“三年翻番”的好成绩。
调研光吉村。余梦月 摄
7日下午,在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兰花产业园里的工人们正在修剪兰花枝叶。驻村第一书记姚广龙介绍道,“依靠兰花产业,村里所有贫困户拔掉‘穷根’走上致富之路。”平缓的山坡间,郁郁葱葱的辣椒枝条结满了红绿相伴的辣椒粒,白色山柚花的清香扑面而来,这些成熟后的果实便是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法宝。
调研乐妹村。余梦月 摄
据了解,自2015年,省委确定乐妹村为定点帮扶单位以来,学校发挥人才智力和科技密集优势,以“技术+人才”模式,先后支持发展石斛兰花、海南山柚、甜竹笋等产业,累计争取政府扶持和学校投入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乐妹村荣获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其党支部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我们将‘乡村振兴大讲堂’办到乡间地头,通过学习实践,锻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队伍”,姚广龙补充道。符宣国表示,“乡村振兴大讲堂”是个很好的载体和平台,让当地人民享受学习、增长才干、收获知识,也为海南大学专家教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做到脚踏实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8日,符宣国一行来到八所镇上红兴村。这里除了整洁的石屋,更加亮眼的是几十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房”,绿树掩映,造型时尚,错落有序。村内每家每户的门牌都挂着8字“家风家训”,包括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都是从当地淳朴的乡风里提炼出来的。上红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甘奇介绍道,“村庄充分发挥依托高坡岭水库的地理资源优势,打造“红日兴”品牌,推广并实行“鱼鸭生态共育”的立体养殖技术,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调研上红兴村。余梦月 摄
在下红兴村,符宣国听取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盘毅的工作汇报。他表示,在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要积极思考、主动融入,为打造共享农庄等旅游景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下红兴村。余梦月 摄
“村里目前主要做什么产业”“村民的收益如何”,符宣国依次来到东方市大田镇抱板村、四更镇英显村、感城镇感北村,看望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王珍、郭步尧、杨德禧等,听取各村关于党建工作、产业发展等帮扶具体成效。他鼓励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找准地方发展优势,注重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将“我为群众做了什么”思维转化为“群众需要我做什么”,帮助群众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技能,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长效可持续增收。
调研抱板村。余梦月 摄
调研英显村。余梦月 摄
调研感北村。余梦月 摄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崇敏,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郑尉杰,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明宝参加调研。
(编辑:余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