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 杨伟民 通讯员符万祺)8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三亚,多地医护人员、志愿者纷纷支援三亚防疫工作。在海南大学组建支援三亚抗击疫情的青年志愿队伍时,师生事务保障中心的黄映、王军、吴克用、瞿勇等4位党员同志积极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主动请缨,成为了海南大学援亚志愿服务队的成员。
“服从安排,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8月14日中午,刚刚收拾好行李的黄映同志等待转换战场,已在海棠区龙楼村志愿服务8天的他接到通知,需要前去隔离酒店开展更加严峻的疫情防控工作,他坚定地说道,“绝对服从组织安排,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我们后勤人能战斗!”黄映同志在8月7日抵达三亚后,主要在海棠区龙楼村负责核酸检测、物资搬运、秩序维护、入户摸排、信息收集等工作,他负责的村子约有1200名住户,大部分是租户,为了准确掌握住户的信息,他和工作组成员上午组织村民做核酸,下午就挨家挨户进行人员摸排,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黄映在入户摸排。
“只要能为抗疫作贡献,一切都是值得的”。王军同志是8月9日中午随海南大学第三批援亚志愿服务队一起到达三亚的,但从当晚12点至第二天早上8点便在执勤点值班了。王军每天的工作是对责任辖区进行封控管理;在执勤点值班期间,他协助转运阳性病例、协助居民领取物资,对必须出入的人员进行信息核实和登记。由于天气炎热,加上长时间身着密闭的防护服,很多志愿者满身大汗地回到宾馆就开空调,有些队员就生病倒下了。“看着他们真的很心疼,我在这里的工作不累,只是压力很大,后勤人不怕压力,只要想着能为抗击疫情作贡献,为我们的小岛早日好起来努力,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王军坚定地说道。
王军在执勤点执勤。
“每天6点准时起床,6:20集中,7点开始采样”。吴克用和瞿勇两位同志被分到一队,目前在吉阳区亚龙湾综合服务中心工作。近几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核酸检测点负责信息扫码录入系统、协助亚龙湾服务中心疫情防控指挥部搬运货物、封控涉疫酒店等工作。“每天得穿4个小时左右的防护服,衣服、裤子、袜子全部都会湿透,我是快30年的后勤人,这些都不算啥!”吴克用笑着说道。同为一个战线的队友瞿勇则自豪地说道:“我随叫随到,为人民服务,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后勤人不怕累不怕苦,而我还是一名退伍老兵!”
吴克用(左)、瞿勇(右)在录入核酸采集信息。
当前正值三亚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海南大学师生事务保障中心的党员同志们迎难而上,勇上前线,发扬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海大后勤精神,与三亚人民共克时艰,相信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编辑:王一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