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 2004年12月7日 李守荣 贺小逵)
滚滚江流,浪花淘尽英雄;悠悠岁月,代代精英各领风骚。海南,这座往昔在大海摇篮里沉醉于远古风情的岛屿,正日复一日地醒来,奔流着血液,舒展着肌体,寻觅属于自己的天空,并升腾起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海南大学便是这众多明珠中尤为光耀而炫目的一颗。
凭借历史所赋予的内涵和时代造就的机会,海南大学这所始创于1983年,只有着21年办学历史的年轻高校,伴随着海南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在艰苦创业中自强不息,在励精图治中发展壮大,学校几乎白手起家,却在短短的21年时间里,完成一次又一次事业征途的跨越,在一片荒沙滩上建起了一座美丽优雅的现代化校园,拥有了较为先进的办学条件,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建立起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多层次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
“寻常陌上花似锦,折得东风第一枝”。今天的海大,共设立了理工、信息、生命科学与农学、海洋、法学、经济管理、人文传播、外国语、艺术、旅游、政治与公共管理学等13所学院。学校有硕士点13个、本科专业30个、高职专业10个。学校办学规模空前扩大,至2004年九月,各类在校生已突破18000人,建校至今已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与此同时,作为“科技兴琼”战略的重要生力军,学校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建立起了7个省 级重点学科(占全省重点学科数的43%)、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校级重点学科、22个科研机构,获得了包括国家“863 计划”重大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以近三年为例,学校获得国家“863 计划”重大科研课题7项(全省仅9项)居全省高校之首。
掌声响起,我们为海大真诚喝彩,我们更为海大这些年来所创造的业绩所折服。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作为海南省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海大在海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史,是海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缩影。毋庸置疑,海大起了排头兵的作用。特别是近两年来,海大更是开风气之先,扛起我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大旗,在开云app下载苹果 改革、办学条件改善、重点学科建设 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
创新教育,素质提升——墙内开花墙外香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永恒主题,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不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学校肩负的历史使命。
记得1993年4月14日,也就是海大建校十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莅临海大视察工作并欣然为海大题词:“建设社会主义特区大学,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是对海大人的殷切期望。如今,十一年过去了,海大人没有辜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期望,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他们始终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学校育人的最高标准,时刻紧绷着开云app下载苹果 质量这根弦。诚如校长谭世贵所言,教学质量是海大的生命线,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是海大的第一要务。而在人才的培养上,海大人从不循规蹈矩,他们紧跟时代的脉动,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挑战自我。
2002年 10 月,海大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的研究,确定了“六个率”的教学工作目标。所谓“六个率”,即指四级英语通过率、学士学位授予率、考研录取率、初次就业率、学生发表论文作品及获奖的比率、教师发表教学研究成果的比率。在“六个率”下,学校的教学工作重心下移到学院和公共课教学单位。其教学工作的优劣、奖惩的标准,就是以“六个率” 作为其评定的主要指标。很明显,“六个率”教学工作目标的实施,其内核就是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如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四级英语通过率到考研录取率、初次就业率……每一项指标都不能马虎,这对于每一个学院和公共课教学单位,都是一种压力。要想不甘人后,惟一的出路,就是围绕着“六个率”,如何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压力变动力,海大很多教学单位“六个率”完成得相当好,学校去年单兑现奖金就有26万,今年兑现奖金增加到50多万。
“六个率”的出台,这在全国高校中属于首创,海大算是第一次吃螃蟹。事实上,这几年来,海大就一直在探索提高开云app下载苹果 质量新举措。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教质监控机制,海大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教学质量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建立了教学督导员和教学信息员制度。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对学生实行奖励学分制度并不断完善学分制。过去在海大,对学生的奖励只限于评“三好学生”,而现在,学生只要全国性或全省性大型竞赛活动中获得奖励,学校便给予学分奖励,如在全国大学生辩论赛中获奖,便可少修两到三门课程。学校的原则是,不是学生课程学得越多就越好,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这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学生。正因为如比,海大鼓励学生,除了学好理论课程以外,还要注重实践课程的学习。学校实行开放式教学,组织了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和科研活动。从2002年开始,海大便给学生划拨科研经费,最初只有2万,今年增至11万。学校这些另类举措,就是希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在一些人的眼中,大学的门坎似乎是越来越低。而从这几年招生的情况看,海大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比例已从过去的30%左右,增加到现在的87%。这些内地的生源高出当地录取分数线有40—50分以上,且几乎都是第一志愿报考进来的。在当前高校扩招,生源竞争激烈的态势之下,海大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有违常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海大的决策者认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有好生源。生源好,学生基本功扎实,这样学校培养起来就得心应手。虽然进来的门坎不低,但学生要真正拿到海大的毕业文凭,还得过五关斩六将。海大规定,所有的课程,老师都要给学生一定数量的不及格率,不及格率为5—15% 。也就是说,不及格率是必须有的,这就如同末位淘汰。考虑到学生考上大学不容易,海大虽然给学生一定数量的不及格率,但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从今年九月起,海大取消了退学制度,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可以重修,直到修够毕业所需的学分为止。这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之所以这样做,海大的决策者认为,要形成好的学风,要提高开云app下载苹果 质量,就得采取一些非常规措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海大在学生素质提升上,不作表面文章,其教育创新举措,一招一式,尽显锋锐,卓有成效。海南省高院刑庭庭长在谈到海大的学生时说,过去海大法学院的学生来法院实习,表现一般。但这两年的海大实习生,表现和水平都明显提高,他们思维敏捷,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三年,海大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异军突起,捷报频传:在2002年举行的全国首次司法考试中,海南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李方姣在海南考区2152名参考人员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全省第一名的佳绩。同年,海大学生又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翻译大赛优秀奖”、“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等殊荣,且有一名学生成为海南高校赴马来西亚参加“亚洲大专英语辩论赛”的惟一代表。2003年,海大学生突破性地获得“全国大中专院校播音员主持人大赛一等奖”,而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赛区的比赛中,海南大学的学生获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获奖率在二十多所参赛高校中名列第二,并最终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实现我省高校在该项全国大赛中零的突破。在“中国联通、世界风杯”2004新丝路模特大赛中,海大艺术学院模特专业学生曹梦莹摘得桂冠。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11月到今年10的一年时间里,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法学院、理工学院的学生先后正式出版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国法律援助制度》两部学术著作和《椰岛杼情》的诗集,为国内高校所罕见。
实力彰显魅力,海大在人才培养上,走的是精品之路。由于学生素质高,因而从海大毕业出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最近三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海大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达到 75% 以上,今年达到85.2%。与此同时,海大学生录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也成倍增加:2001年海大仅考上17人,2004年增加到77人,而且相当比例的同学考上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另外还有两人考上国外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实现了零的突破。
以人为本,人才强校——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才有风气,盛衰关全局。”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实力的较量,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得英才者得天下,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道理。一所一流的现代化大学,它的主要特征就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和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这一切,必须有厚实的人才底蕴作保证。“人才强校”是海南大学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基本战略。校长谭世贵强调,要成就一流大学,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强校对海大来说,尤为重要,海大只有汇聚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才能持续发展,永葆事业的青春。
对海大而言,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最近几年,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特殊措施引进优秀人才。比如,引进的博士生导师及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发给安家费(即住房补贴)最高可达10万元人民币,这是海南省政府1998规定的,海大近三年来落实得非常好。 对引进的博士,安家费是3万元,个别优秀是5万元,提供三房一厅的住房;博士后、教授发给安家费3.5—5万元,提供四房二厅的住房,并安排配偶工作;博士、博士后拨给科研启动费2—3万元;刚毕业的博士聘为副教授,博士后出站即聘为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并已取得副教授职称3年以上且业绩达到或接近教授任职条件者,聘为教授并给予相应职务的工资和津贴待遇。属紧缺专业的博士、教授的安家费还可适当提高。对于有特殊才能和特殊贡献的专才,学校在职称评定上,大胆改革,经考核合格,可以低职高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人才引进上,海大的门永远是敞开的。特殊的人才引进政策,得到了许多有识之才的青睐,一些高端人才纷纷加盟到海大旗下。近三年多来,海大从国内外引进各类人才有 280多人,其中教授38人,博士(后)有54人,硕士120多人……也正是大批人才的加盟,从根本上提高了海大人才梯队的含金量。事实上,为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梯队,海大审时度势,将人才工作从“以引进为主”调整为“引进与留住并重”。校长谭世贵指出:要真正夯实海大的发展基础,就要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千方百计留住人才,稳定队伍。否则,引进的人才最终会流失,合理的人才梯队亦会从中轰然断裂,因为海大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为了很好地留住人才,近三年来,海大的决策者在思路上有了明显的转变,一方面,海大强调待遇留人,从2002年开始,该校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实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尽管该校经费一直很困难,但校方认为,教师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学校基本建设。因此,每年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提高教师的待遇,每年的人才引进费用也从过去的1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0万元;另一方面,海大强调事业留人,为引进入才提供更多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例如积极争取增加硕士点和重点学科,尤其在科研上,海大对教师更是大力扶持,规定凡拿到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学校都给予约50%的资金匹配。
人都是有感情的,学校在强调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的同时,更强调情感留人。即跟教职工要多交流,多沟通,要让大家认识到相聚皆是缘,把海大当作家,这样大家才会热爱海大,热爱本职工作。为了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校新领导班子上任以后,每年都要请到龄退休的教职工吃一顿便餐,感谢他们为学校发展所做的贡献。教师有谁生病住院,校领导都会亲自带上鲜花,上门探视。校领导的门随时都是敞开的,老师有事情要找学校,勿须预约,有什么问题,及时解决……情到真时心自近,在海大,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一般的职工,大家都有一种共同感觉:来到海大,大家就是一家人,有一种归宿感。更值得可圈可点的是,最近三年,海大在建设生态校园上,投入了500 多万,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为的就是要营造一个好的人居环境,以优美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才强校在海大不是一句空谈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科学的用人机制,良好的创业环境,使海大能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方英才。如今,在海大673人的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19人,副教授222人,博士12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的教师25人。可以说,海大的师资力量进入了国内同类高校的先进行列。正因为有了厚实的人才队伍作保障,海大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前提下,各项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近三年来,海大共获得科研立项近300多项,出版著作260多部,发表论文3200多篇。目前,在学校承担的 180 多项科研课题中,有国家“863 计划”重大课题 7项(全省高校仅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科技部课题 29项。
也正是有着厚重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今年5月,在由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评定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全国819人入选,海南有5人入选,而海大就有3人入选,成为海南省唯一一所有此国家级人选的高校。今年10月18日,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和日本纽康株式会社、日本索希克斯株式会社与海大信息产业园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我省首家中日合资IT企业——海南纽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这是海南省信息技术和软件行业走向国际的一个积极信号,必将有力推动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
开放办学,融入社会——敢持彩练当空舞
学科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知识创新的土壤。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发现及突破,社会经济的每一次进步以及任何一项新兴产业的诞生,都和某一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密切相关,没有这些学科的发展与融合,就不可能对社会进步产生如此巨大的推动作用。
毋庸置疑,任何一所大学如果没有自己的优势学科,这所大学很难成为一流的学府。一所大学没有必要也不能使所有学科均衡发展,而只有重点抓住其中几个学科,使之成为一流,学校的优势便可呈现,其它学科也就自然而然地上去,这个大学便能成为一流。海大作为一所办学历史只有 21多年的高校,要在全国高等教育格局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在特色学科建设上,海大坚持一项原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求大而全,必须依托海南的资源上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服务为根本目标。
基于以上理念,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海大于2000年11月与海南新宏兴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创办了旅游学院;为了适应海南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需要,培养大批海洋开发与建设人才,海大于2002年6月成立了海洋学院;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南医药业发展和生态省建设,海大于2003年6月将农学院和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合并,组建了生命科学与农学院;为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促进海南的对外开放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海大又于2004年7月成立了外国语学院。这些学院的创办以及相关专业的设置,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基本涵盖了海南的主要产业,形成了以7 个省级重点学科为先导,10个校级重点学科为中坚,一批院级重点学科为基础的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有的学科经过重点建设,已凸显其品牌优势,如水产养殖学科主攻热带水产养殖动物苗种繁育和病害防治两个科研方向,一些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诉讼法学科则以仲裁制度、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为研究重点,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法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正是这些优势学科的品牌效应,海大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美誉度才不断扩大和提高。成绩面前,海大人没有满足,海大的决策者清醒地意识到,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海大要不断增强办学活力,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海大必须开放办学。这对于处在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和东盟中国10+1贸易区里的海大来说,开放办学与创新教育同等重要,海大的天空不只是海南,而是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
要开放办学,一方面,海大必须融入社会,更多地了解社会,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海大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另一方面,海大要被社会所了解和认知,也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这就要求海大与外界多接触,多沟通。海大的新班子上任之后,他们走访了很多党政机关的领导,也走访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其目的就是向社会推介海大,使海大融入社会。事实上,只有让社会更多地了解你,才有可能支持你。为了更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海大在开放办学上,又另辟蹊径,创办名师论坛,聘请了一大批著名学者、政府高官和杰出企业家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对此,有些人感到不解,因为高校聘请的教授,一般都是纯学问型的教授或博导之类。而海大的决策者们深知,从政府高官、社会名流,到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阅历都非常丰富,除了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在某一方面,也有着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超凡的智慧。他们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就会对学生产生启迪和影响,甚至有些老师,听了他们的报告,也受益匪浅。而且,他们都是优质的社会资源,作为海大的一员,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帮助海大。今年十月,知名华裔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受省政府聘任,出任海大名誉校长,这对提升海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作为名誉校长的陈香梅女士,在接受聘书后,即对海大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明确表示,要为海大的发展尽名誉校长之责。又如海大特聘教授、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也就是这样一个人,来海大演讲完后,当即捐款100万,支持海大办学。
今年,进入秋季学期的海大可谓热闹非凡,几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27日,台湾成功大学校长高强教授应邀前来海南大学访问,并与海大签署了两校交流与合作协议。同时,海南大学聘请高强校长为特聘教授。10月20 日,就在陈香梅女士成功造访海大后不久,英国著名科学家、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核酸杂交之父” Edwin southern爵士又从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手里接过了该校授予的客座教授聘书,他高兴地说:“能够成为海南大学的一分子,我感到万分荣幸和自豪。”至此, 最近三年,海大聘请了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鳖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著名华人作家、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阮次山,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著名作家陈忠实、韩少功、蒋子丹,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海南航空集团总裁陈峰等1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杰出企业家和政府高官为学校名誉教授、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他们先后在“海大名师论坛”发表精彩演讲和深度报告,对提高海大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海大要大发展,必须要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作保证。要待遇留人,要改善办学条件,要应对扩招后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离不开经费的投入。钱从哪里来?单靠国家投入是不够的。为突破这一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海大的决策层摒除等、靠、要思想,在开放办学上又成功地迈出坚实的一步,学校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同时,积极寻求银行支持。
2000年11月,海南大学成功引进海南新宏兴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双方合作创办了旅游学院。短短三年时间里,新宏兴公司总共注入资金8千多万,使旅游学院的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国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在校学生也由四年前的150人,增加到现在3300人,其规模在全国旅游院校中名列第二。为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自1999年起,海大又与海南中源实业集团合作,建设学生公寓。几年来,该公司共投入资金7200多万元,建起高规格学生公寓6幢。这些项目都是及时雨,解决了学校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企业把闲置的资金投入学校,并获得回报,而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规模效应。这就是双赢。
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影响,人们常把“既无外债,又无内债”作为一种理想的经营状态,这种思想影响着很多人的思维,所以很多人“谈债色变”,认为“负债经营,危机重重”。在过去,海大从不贷款,而最近三年,海大不仅贷了款,而且贷了巨款。单自工商银行,海大就已贷款6千多万。今年,海大争取到2000万美元的外国政府低息贷款。对此,海大的决策者的解释是:“在教学上,海大必须按教学规律办事,但是在资金运作上,必须按经济学规律办事。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都必须遵守。否则,海大就没有办法搞好”。其实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整个经济社会而言,实现经济平台和金融平台的良性互动是最理想的经营状态。负债可以说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手段,也是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规模经营的必然要求。而把钱借给资产优良、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也是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需要。海大虽然不是生产或营销企业,但在经营上却与企业有异曲同工之处,海大需要银行的支持。
2003年11月18日,中国农业银行与海大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未来5年内,中国农业银行将向海南大学提供10亿人民币意向性信用额度。也就是说,海大可以从中国农行贷款10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如此巨额的信贷,这在我省高校中尚属首次。这是对海大的信任,也再一次验证了海大的银行负债是良性的,海大资金运作是成功的。近三年来,海大通过开放性办学,在企业和银行的支持下,共投入约2.5亿元建设校舍近15万平方米,投入8000多万元购买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这样的大手笔,在海大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的,学校用三年多时间,走完了过去十年甚至十几多年来未曾走过的路程。
与时俱进,扬帆远航——励精图治绘蓝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乘着新世纪的晨风,今天的海大风华正茂,宛若鲲鹏展翅,一飞千里。
对于一所只有21年办学历史的地方综合性高校来说,海大是年轻的,青春的海大正处处飞扬着生机与活力。今天的海大,办学优势日渐明显,办学业绩得到社会公认,但年轻的海大一点也不浮躁,在鲜花和掌声之间,他们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依然以一颗平常之心对待名望与荣誉。
在海大人的心目中,海大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有更高、更远的奋斗目标。 2003 年11月18日,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教授在海大建校二十周年庆典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海大未来5—10年的奋斗目标:“建一流学科,办特色大学,向‘211’目标迈进”。具体地说,就是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内部管理、办学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对海南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争取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综合大学,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流特区大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年8月,省人民政府正式将海南大学确定为我省唯一的重点大学,并将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从而结束了我省长期以来无省属重点大学的历史。这标志着海南大学在建设与发展的大道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奋斗中与付出中获得的,而美好的将来也要以同样的方式来获得。”要实现未来5—10年办学发展目标,要迈入“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要在中国高校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而这一切,对于海大,对海大每一个教职员工及莘莘学子,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椰风起舞,海韵深沉。在南中国海托起的这座神奇的岛屿上,年轻的海大将不负时代的重托和历史使命,在阳光下,在风雨中,他们正击水中流,擎旗潮头,为了光荣与梦想,行进在永无止境的事业征途上……
该文发表于 2004/12/28 9:40:00 已被 wanghua 编辑 2004/12/28 9: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