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感受科学巨人儒雅风范 本报记者与杨振宁面对面

2004.11.20 10:30

海口晚报

海口晚报网11月20日讯(记者 杜颖 王绍兵 秦伟): 昨天下午,在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即将召开之际,世界著名的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被海南大学特聘为教授,并在海大进行了讲演。随后他来到博鳌,记者一直紧随左右,目睹了这位科学界巨人的风采,并在与杨振宁先生的亲切交流中,被一种科学精神带来的儒雅风范和高贵品质所感染、震撼。 坦诚面对 笑答尴尬问题 昨天下午3时08分,当82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出现在海南大学联谊馆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种掌声在杨教授仅半小时的演讲共爆发了26次。 有一位学生问杨教授会不会像有的特聘教授一样只是形式受聘而不为学校尽义务?虽然问题比较尴尬,但杨教授还是微笑着作了回答。他说:“这位同学很厉害,他将我了一军。我现在事情很多,不能给你们一个很直接的回答,我今天到海口后,谭校长已经给我介绍了海南大学的一些情况,他们都邀请我再次访问海大,在不太长久的时间内再来海大的可能性非常大。” 巨人初来 即显儒雅风范 下午4点45分,博鳌索菲特大酒店门前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候,当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门前时,中国科协的负责人、酒店经理和众多渴望见到杨振宁的人一齐跑到门口迎接。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下车来,他就是杨振宁。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儒雅,下车后他什么也没有说,动人的笑容给在门口等候他多时的人们以答复,让人感受到他在说,我来了,谢谢你们。杨振宁的儒雅也体现在他的穿着上,藕荷色细格子西服配着深灰色西裤,内穿乳白色衬衫并配有一条深蓝色柔和质地的领带,这身搭配格外地显现出沉稳风范,而海南大学大大的红色校徽,他一直佩带在胸前。 接触教授 总是被他感动 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告诉记者,能够与杨振宁近距离接触,自己也沉醉在一种深深的感动中,“杨振宁在海大校园里逛了一圈,对我们的校园环境十分满意,并和我们谈了一些他对教育的感受,我们被他这种关注中国教育的精神深深感染。” 进入酒店后陪在杨振宁身边的工作人员陈小姐,手里一直拿着一个可以靠背的抱枕,她说,“杨先生年事已高,但没有因为路途上的疲惫而耽搁任何与人沟通的机会,我们都很受感动,同事们都建议我拿着抱枕,什么时候杨先生想休息一下,就可以靠在抱枕上,我们想让他工作时也舒服些。”言谈中,洋溢着深深的感动和爱戴。 出谋划策:建科学家退休村 谈起对海南的印象,杨振宁直言,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海南岛这块土地,第一次来就感觉到,这里真是漂亮。 杨振宁还将在这片土地上停留数日,除了参加主会场的活动外,他还要在紧凑的时间里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可是不管面临着怎样紧张的安排,杨振宁总是对前来与他交谈的人给予热情的微笑,并且总是要侧一下身,仔细倾听他人的话语,随之他会再报以一个浅浅的微笑。 杨振宁先生的到来不仅是参加一次中国最高规模的科技学术年会,他也给海南带来了一条条金点子、好建议。对海南如何依靠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吸引人气,杨振宁先生就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他说,“国外很多华裔科学家、知名学者退休之后,都很想回到祖国来生活,不少人也私下和我说过。海南本身有很好的资源,应该可以在海口有沙滩的海边建一个科学家退休村,专门提供给国外的科学家和国内退休专家居住。因为海南大学在海口,是一个可以进行学术交流的院校,这样,科学家居住在这里就不会让他们与世界前沿理念隔绝。” 世界巨变 变化最大是中国 忆往昔,看今朝,杨振宁感慨万千,他说:“我一生中所看到的世界的变化非常巨大,难以想象,但我认为变化最大的是中国。我是去年底回到祖国的,看现在的中国,再回想在合肥生活的六年,整个情形简直是两重天。”

杨振宁的儒雅风范很容易感染他人。(海口晚报/记者 黄一冰 摄)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Copyright © 2024 开云app体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