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由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教授执笔,西南财大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新征程与人民币国际化》新书发布暨推介会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发布会由西南财大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亨通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eijing International Book Fair)进行。
据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1986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创办,由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教育部、科学技术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八个部委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已成为国际第二大书展、是亚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书展。
对于能在该书展上推出新作,梁海明院长感到由衷的感谢,并表示未来会继续深耕“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和海南自贸港等研究领域,产出更多精品以回应社会各界的关注。
新书发布会现场,央媒评论员、商业观察家陆新之表示,本书深入浅出,将一个专业话题能够分解展开,并且结合身边的时事进行分析,层层推进,既有专业性,又能兼顾可读性,是这类图书之中的佳作。
互联网创业家和投资人曾良主要在人工智能、数字营销和产业互联网等领域进行投资和创业。他高度评价了本书在各个技术层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结论。
军武科技创始人曾航,长期关注中国产业替代演化,对于中国企业出海等问题有深刻洞察。他认为本书的推出很及时,内容很务实且较为前沿,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框架,利于他们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商业行动。
【新书序言】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此既是出于中国的经济、金融安全考量,也是符合当前国际货币格局调整的大环境和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需要。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中国境外流通并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成为国际交易货币、投资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早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元本位的缺陷,促使国际社会开始探讨“国际货币多元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进入了广泛讨论范围。自2009年起,随着中国政府开始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开始启动。
自2009年启动至今,人民币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且随着各国的政府和中央银行逐步增持人民币,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的地位也正在持续巩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位居全球第五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成果,既得益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不断向前,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投下信任一票。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除了寻求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货币地位之外,还有能够获得铸币税收益、减少交易成本、增加金融机构收益、实现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等好处。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本书主要探讨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大国竞争与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抬升,金融波动显著上升的形势,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虽然需要面对新的挑战,但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随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相信将继续推动人民币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本书首先从国际社会去美元化浪潮下的博弈、中概股退市风波、美国地缘经济思维冲击全球金融体系等内容,并创新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模型分析,和结合科研团队在经济学、国际传播学、国际关系学和国际政治学等领域的专业经验、洞察和人脉开发出的独家核心算法,以此研究美国未来将向中国持续施压的十大领域,从而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所遇到的挑战。
接着,通过如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贸易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 第三方市场合作为全球提供的范本、用AI技术赋能中国与中亚共建“一带一路”、打造“电力人民币”推动东南亚电力互联互通、努力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治理体系等内容,以此分析、挖掘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新机遇。
最后,通过分析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深港金融合作助“双循环”发展、挖掘澳门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等内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前景,展开论述为何人民币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欢迎,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未来的新突破和新动能。
笔者认为,在新挑战、新机遇下,未来只要继续有序、稳步、谨慎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那么,预料最快可在10年左右,也就是2032年左右,在现时全球前五大结算货币中,排在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的人民币,可望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的第三大国际货币。
需要强调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并非是为了取代美元,而是中国为减低对美元的依赖,更加保障自己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