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中国日报》丨外国人眼中的海南大学

2023.10.17 10:39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 通讯员 蔡萍 郑润泽 秦佳楠 梁现战 采访翻译 张宇)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一带一路”已成为造福中国和共建国家的“发展带”、惠及人民的“幸福路”。教育也成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深刻、深远的纽带。十年来,教育部深入实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同共建国家教育领域互联互通,促进民心相通,不断为“一带一路”建设厚植民意根基,也推动了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在海南大学的外籍师生中,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不在少数。“老外”眼中的海南大学是什么样的?与中国师生眼中的有没有不同?让我们透过四位外籍师生的视角,了解他们眼中的海南大学。

海大是中国最“热”的大学

“我喜欢海南,这儿和我家乡的气候很相似,在这座充满椰香海韵的岛屿上,我找到了熟悉的‘家乡味’。”来自萨尔瓦多的希伯特(Hebert)感慨道。

2016年,专注牡蛎研究的他来到海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今年,是他在海南的第七年。

“我喜欢海南的青山绿水,喜欢探索各地的美食,热衷挖掘特色文化。”海南特有的生活方式、民族服饰和饮食文化深深吸引了他。在海南这片热土,希伯特感受到了心灵的平静。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乡村,了解村民如何靠种植兰花来提高生活水平。”在海大的支持和帮助下,一个个村庄实现了致富增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海大的使命与担当。他所见的,是满怀热忱的海大。

他所感的,是热情洋溢的海大。“海大学子给我最典型的印象就是他们很喜欢体育运动。”泳池里跃动的身影,球馆里碰撞的小球,跑道上飞翔的汗滴。他说,总能看见学生们在打篮球、踢足球、跑步、打羽毛球、游泳……他表示来海南以前从未见过这么有活力的校园景象。

他所见的是热衷科研的海大。“环境和经济两手抓,共同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希伯特介绍,他们学院正在进行的海洋牧场项目,不仅能保护海洋环境,还能有效带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两国合作前景广泛,我希望两国学生能够交换学习。”如今,希伯特正在参与推进海南大学和萨尔瓦多高校的科研合作,期待能够帮助两国更好地发展。


3CB39

(海南大学供图)


海大就像一个温暖的家

“住在中国和住在泰国没什么大的不同,海南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来自泰国的吉小南笑言。

回忆起初来海南的时候,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吉小南表示,老师和同学们热心帮他制定学习计划、解答学业困惑、提高语言水平。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不仅快速适应了留学生活,还学会了中文,并加入了喜爱的社团,目前已顺利考取海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导师对我非常好,他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学业上的问题。”提到学业导师,吉小南充满感激。海大正在进行的完全学分制、书院制和协同创新“三大改革”,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劲动力。学业导师提供的指导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我面对的每一件事以及所写作的东西都要求很高的质量,所以我必须十分努力。”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教会了他如何高效管理时间,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学习。“你需要在每一件事情上花费时间,你的课程、你的研究、你的未来。”

“未来海南大学会发展得更好。”吉小南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解决海洋问题提供帮助。通过采样分析,对海水进行检测,从而寻求改善水质的方法,这就是他正在做的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出谋划策的高质量人才,也是海南大学的奋斗目标。

行走在东坡湖旁,湖边摇曳的绿叶,湖面倒映的微光,湖心展翅的飞鸟,无不让吉小南感到惬意。他很喜欢东坡湖,那是一个能让他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好地方。

海南大学第二田径场熟悉的泰文歌曲、老师和同学给予的帮助、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无不让吉小南在小岛找到了归属感。


18146

(海南大学供图)


海大搭建中印尼交流合作的桥梁

“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新的对话场景。在这之前,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还记得‘你好’用印尼语怎么说吗?”流利的中文让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叶玲玲看起来不像个“老外”。

从26个字母学起,先练习拉丁字母的发音,再慢慢学习单词,再到简单的对话以及运用印尼语进行自我介绍,看到同学们的进步,叶玲玲感到十分欣喜。

“身为外国语学院的外教,我希望培养更多中国学生,让他们了解印尼文化,成为印尼和中国交流的桥梁和使者。”

基于中国、印尼在教育、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合作,叶玲玲来到海南,开启了印尼语教学生涯。

“海大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热。”不同于雅加达的四季如春,小岛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着叶玲玲的到来。海大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眼中的海大,是一个绿意盎然的校园,一个椰香萦绕的校园,一个鸟雀蝉鸣的校园……

“我刚来的时候参加了纪念苏东坡的活动,看到海南大学邀请世界各国的人参加,第一次感觉到海大真的是非常国际化。”在中国文化课上,叶玲玲接触并了解了东坡文化,成为了苏东坡的粉丝,并一直通过短视频进行学习。今年2月,在海南大学举办的首届东坡文化国际高端论坛,也为她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印尼两国的务实合作,2023年雅万高铁正式运行,原本两个多小时的行程缩短到半个小时,大大方便了印尼人的出行。叶玲玲深感中印尼两国合作给印尼带来的发展变化。她表示希望继续留在海大任教,培养更多了解印尼文化的人才,搭建起中印尼两国交流合作的桥梁。


1DC19

(海南大学供图)


海大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平台

“Abe,传球!”足球场上,来自也门、目前在国际旅游学院任教的Al-Hamzi Abdullah Qasem Abdullah(Abe)正在和同事们展开激烈角逐。海大的老师们组建了一个足球队,他有时会和学生或外校的队伍一起打比赛。体育竞技,让他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

近年来,海大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第二田径运动场铺上了绿茵草地,多功能体育馆正式投入使用。夜晚的二田,不只有挥汗如雨,还有悦耳的歌声。丰富的校园生活,让Abe感受到了海大的活力。

“我很喜欢中秋节,大家都会吃月饼。”Abe每年都会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每到中秋节,他都会收到来自中国朋友的月饼。“学生看我们是外国人,很愿意教我们很多东西,跟我们分享自己家乡的文化。”

“他们还经常和我畅谈未来的设想,有人想要开酒店,有人想要经营一家咖啡店,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有非常好的规划。”谈到他的学生,Abe眼里闪着光芒。在他眼中,海大的学生有着奇思妙想,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学院的老师来自20多个不同的国家,我们都有不同的计划和想法。”思想的碰撞带来智慧的火花,Abe说道,老师们基于专业研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正越来越多地被相关部门采纳。

海南已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这对从事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研究的Abe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来海南旅游,专业发展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他认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当地人支持。帮助海南人了解更多其他国家的文化,为建设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做好准备,这就是Abe正在做的事。

“从毕业到现在,每年我都告诉自己,今年可能是我在中国的最后一年,每年都这么说,已经15年了。”Abe希望有一天回到家乡后,能够用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帮助也门更好地发展。

“海纳百川,大道致远。”正如Abe所说,海南大学让来自天涯海角的人们相聚,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不仅要实现自我发展,更要助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衷心希望海南大学能够成为一个更多元、更国际化的地方。”


2DAA3

(海南大学供图)


一个国际多元的平台,一个异乡温暖的家,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一个专注科研的宝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数人眼中的模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海南大学。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得益于“一院一校”政策和海南大学对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海南,与海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口音,见证的是夕阳下橘子色的湖面,是第二田径场肆意奔跑的少年,是课堂上求知的眼神,是实验室一次次的钻研……他们眼中的海南大学,或许和中国师生眼中的并没有什么大不同。

海南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代代人见证了海南大学的发展变化,海大也将以更加开放包容、更加国际化的姿态走向世界。

原文链接:https://hain.chinadaily.com.cn/a/202310/16/WS652d1f99a310d5acd876a366.html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Copyright © 2024 开云app体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