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摄影 余梦月 张赫)6月17日上午,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高等教育论坛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国内外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分享一流高校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最新成果,共商海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当前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正蓬勃展开,中央给予海南教育领域一系列重磅优惠政策,提出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吸引了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逐渐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发展的“热土”。作为海南本土高校,如何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抢抓海南教育发展新机遇,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新需求,是一个必须正视并回答的重大课题。本次论坛以“高等教育在自贸港建设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背景下,如何办好高等教育?”为主题,分为主题报告、访谈交流两个环节进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首创主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重庆大学前校长林建华;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主任,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前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前主任杨卫;重庆大学前副校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新加坡前国会议员、新加坡社会创新园创始人Penny Low受邀作为嘉宾出席论坛。
海南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陶洪建;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等厅局领导;海南省兄弟院校领导;海南大学全体在校党委常委和校领导、部分师生代表等参加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主持论坛。
林建华作《新大学与老大学》主题报告。他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几次办学高潮与当下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分析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目前面临的教育改革难题。他强调,新一轮大学办学浪潮的来临将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知识开放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大学办学要打开学科边界,破除课堂、课本对知识的垄断,充分利用社会所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高质量的教育,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创新性人才。
杨卫作《“双一流”建设的上行式路径》主题报告。他指出,在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建设中,类型决定发展路径、特色决定组织架构、人才决定上升高度、文化决定历史地位,“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其评估也必然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他以特征学、动力学、统计学、生态学、教育学、哲学为比喻,生动描绘了高校学科建设过程中六层发展境界,并提出具体建设路径建议。
在助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需要培养什么素质的人才?Penny Low援引新加坡教育发展经验分享到,教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才潜力发挥出来,才能让这片土地和家园更有生机和希望,发展才会更具持续性。如何建设好这片家园?她用“8C”理念进行了生动的诠释:一是“Connect”,即连接性,保持内心与外界力量的一致性;二是“Contemporary”,即现代性;三是“Compassion”,即同理心;四是“Character”,即性格品质;五是“Clear head”,即保持头脑的清醒性;六是“Capacity”,即要有能力;七是“Confident”,即要有自信心;八是“Creativity”,即创造力,尤其是原创力。同时,她强调,要提升五个资本,在脑、经历、创造、社会、性格上下工夫,着力解放人的心智,释放人才活力,方能发挥好自身特色和优势,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在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的大背景下,海南大学如何抢抓机遇、提升合作办学质量,林建华开出一剂药方。从新老大学的定位来看,海南大学是一所新大学。新大学具有在白纸绘图的优势,发展空间大、特色优势强。对海南大学来说,处于海南建设自贸港的背景下,政策红利叠加、国际化办学环境良好,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借助国际条件、紧靠国家需要,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伙伴或教学模式。同时,提高自身站位,站在国家层面探寻教育存在的瓶颈问题,并致力于提供一个可行性样本,在解决问题中实现自我成长。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主任和浙江大学前校长,杨卫结合自身在教研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分享了关于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他以浙江大学为例,从最初以科研指标为依据,在项目数量有了质的突破后,学校发展进入了增速换挡期,需要在国家重大项目中有所突破,通过在组织支撑、人才引进与培养上发力,学校发展步入新台阶。他表示,大学的发展需要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往上迈进,要明确目前海大所处的阶段位置,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人才发育的政策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保持干事创业的初心与热情,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
作为服务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如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是海南大学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刘庆结合江苏产业发展路径和重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分享了工作经验。他表示,产学深度融合的本质,实质是创新人才的共配、共享和转移。科学和产业如何走出“死亡谷”、如何嫁接桥梁,第一个平台是产学机构,即针对某一领域设置应用技术和研发机构;第二个平台是人才培养,即应用导向前移,要立足国家的产业发展需要和海南的经济主战场,加强与相关产业、企业的合作交流,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通过人才的共配促进大学和产业的结合。
在互动交流环节,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院长罗杰针对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中国大学的发展境界与思路、学校或学院发展选择怎样的道路等问题进行提问,与会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论坛召开前,专家一行还实地调研了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
专家一行调研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专家一行调研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
(编辑:余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