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 张赫 张文沛 摄影 卢俊铭)12月19日上午,海南大学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暨国家留学基金委学友汇活动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的390余名海内外青年学者汇聚论坛,研究领域涉及“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生命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多个前沿与交叉学科。
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卢春生;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副局长文振忠,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小华;海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陈长宽;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耀廷,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骆清铭,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郑尉杰,副校长傅国华,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险峰、叶光亮、曹宪忠、范文,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勇出席会议。曹宪忠主持会议。
卢春生在致辞中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他表示,国家留学基金委将从国际化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吸引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来海南工作等方面,对海南大学等高校改革发展、深化海南教育对外开放给予重点支持。未来将继续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文振忠表示,人才是建设自贸港的关键和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组织实施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计划,开展南海系列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南人才制度模式。他指出,海南建设自贸港为海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广大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欢迎国际学者、留学人员到海南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共享发展机遇、共享美好未来。
陈长宽指出,2020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之年,海南省教育厅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人才引进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地,高标准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他表示,省委省政府着力从顶层设计入手,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布局调整、经费投入、条件保障和对外交流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海南大学建设发展,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
陈小华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政策作主题报告。他从“零关税”“低税率”“减税制”和“服务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进出自由”“人员出入境自由”“运输来往自由”等八个方面,全面系统介绍和解读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
骆清铭作《前进中的海南大学》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海南大学的办学目标、学科建设路径、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科研保障等。他表示,海南大学将以建成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为建设海南自贸港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特聘教授曾湘泉就自贸港建设中的人才引进问题作报告,讲解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创新路径。
骆清铭与来自线上线下各高校的青年学者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科研学术评定工作、高校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近年来,海南大学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的“引”“育”机制,一方面,通过“海南自贸港面向全球招聘人才活动”“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平台全年面向全球招揽英才;另一方面,通过人才计划分层次、分梯队地培育人才。今后,学校将继续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搭建常态化的人才引育平台。
国家留学基金委,省委人才发展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等相关处室负责人,海南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近500人参加了论坛。
19日下午,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学友汇”圆桌论坛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秘书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卢春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孙斌勇,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叶光亮出席会议。
卢春生对公派留学回国学者在各个领域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他指出,公派留学聚焦国家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各方面人才,大力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加强国别区域研究和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支撑。他表示,此次论坛为公派留学归国人才提供了良好交流共享的平台、扩大了发展空间、提供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秀杰、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史冬波、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夏雪娟、海南大学教授李伟铭分享了出国留学经验。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海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海南大学相关负责人;对口合建高校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代表、海南大学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代表、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中具国家公派留学背景的青年学者代表、海南大学学生代表参与会议。
(编辑:余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