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日前发布了“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名单。海南大学法学学科位列全国第18位,排名较2019年提升9个位次,跻身全国前10%。
近年来,海南大学法学院稳妥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重点工作,在实现“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化二级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等重大机遇,围绕特色领域加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大胆进行教学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有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构建高质量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以这一问题为工作导向,海南大学法学院构建了高质量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邓和军举例,该学院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确定了“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分类培养高素质法律理论人才、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和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社会管理人才。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海大法学院法学学科从2008年开始设立“冬季小学期”,邀请境内外知名法学家或法律实务专家来院给学生开课。同时,该学科还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以导师制和小班教学的形式,开设文科实验班和卓越人才班,培养拔尖创新法治人才。
经过不断努力,该学科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优质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荣誉不断收入囊中,还先后获评教育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
“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综合改革,也是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近年来,海南大学法学院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形成了“三全育人”新格局。
在教育主体上从单到全——除了辅导员外,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和行政工作人员根据岗位特点和工作职能分别担当起育人之责,形成了从单个辅导员到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体系;
在教育过程上从分到合——除了院领导、教师、行政人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班主任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外,还聘请实务部门的业务骨干担任学生实践实习指导老师,将育人工作贯穿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各个阶段;
在教育空间上从点到面——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将思想政治课、专业理论课、社会实践、学术沙龙、学科竞赛、社会公益服务等串联起来,实现课程思政、线上线下、学校、社会、家庭同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了面面俱到的有机育人体系。
海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叶英萍特别提到,学院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育人。设计了“案例教学-体验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全真教学”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建立了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校外专业实习等三大实践教学模块。为此,该学院在国内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建立了70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并聘请了108位实务界实践实习指导老师。
该学院还开设了特色课程《诊所法律教育》,借鉴医学院利用诊所培养实习医学生的形式,由具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内学习、演练、模拟法律职业的基本技能,在课外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参加真实的法律应用过程,将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将技能培养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该课程被认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在“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影响下,海南大学法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竞争力较强,近年来不断给母校带来荣誉——两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两个班级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青年法学社、法律外语协会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
另据统计,该学院学生近3年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荣获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50多项。2017年,该学院代表队还作为亚太赛区五强、中国第二名,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第十届普莱斯传媒法国际模拟法庭全球总决赛,为学校乃至海南赢得了国际声誉。
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
近日,由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韩龙独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教材《国际金融法》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省高校教师独著的首部“马工程”教材。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海南大学法学院积极面向全国引才引智。近5年,该学院共引进高层次人才33名,将法学学科队伍中的博士学位比例从2018年初的43%提高到2020年的72%。
高层次人才的涌入,有力推动海南大学法学院科研工作走上新轨道、取得新突破——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法学院先后组建了海南自贸港法律创新团队、南海历史法理研究团队、纠纷解决与社会治理研究团队等3个科研创新团队。其中,海南自贸港法律创新团队获批首批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
在这些优秀人才和团队的带动下,近5年,该学院仅法学学科就承担了各类课题135项,科研经费1581.3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重大专项项目7项,重点项目3项。
邓和军介绍,该学院法学学科教师先后在《中国法学》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18篇,出版著作、教材42部,另有45项研究报告获得采纳;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5项。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大学法学院教师还积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王崇敏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路径及法治保障研究》获准立项,该课题组还深度参与海南自贸港立法工作,提交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专家建议稿)获上级有关部门高度认可;刘云亮教授作为新时代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从法治建设的角度对海南自贸港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并普及相关知识。
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王琦表示,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法治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接下来,海南大学法学院将首先通过创新教师岗位设置、加大柔性引才力度等方式,面向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以引领特色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其次,通过打造以高水平国际论坛和国际高端学术会议为代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等方式,不断提升办学国际化程度及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
海南大学法学院近5年主要业绩
2016年,王琦教授负责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8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2018年,邹立刚教授牵头的海洋法教师团队荣获全国首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9年,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邹立刚教授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19年,法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年,获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0年,王崇敏教授负责的“海南自贸港法律创新团队”获批首批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
2020年,韩龙教授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国际金融法》
2020年,叶英萍教授负责的《法律诊所教育》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王琦教授等完成的教学成果获海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版策划/林蔚 文字/林蔚 彭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