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黄大能
2021年11月19日 17:39  点击:


黄大能,上海人,3原政务院副总理、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创始人黄炎培第四子)。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副总工程师、技术顾问,原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武汉工业大学、上海建材学院、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离休干部,领导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水泥国家标准。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青少年时代是在纷飞的战火中度过的黄大能,上中华职业学校的3年时间里,秉承父亲黄炎培“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职业教育思想,将事业与爱国并举,坚持在铁路桥梁、建筑工地等一线实习,并于1935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年末,在父亲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下,黄大能积极响应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曾亲自开火车参加了上海学生组织的赴南京请愿活动。“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日寇的铁蹄越过华北踏碎了江南故园,复旦大学被迫西迁四川,黄大能的学习也更加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1939年夏,他以土木系全班4年总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黄大能一毕业就积极投身到抗战后方的建设中去。1943年他通过了公费留学英国的考试,怀着救国、报国的理想,他开始了漫漫的烽火求学路。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洲。抗战胜利后,家书频传。30岁的爱国青年黄大能归心似箭,决定立即回国参加建设。但归国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依然十分混乱,黄大能在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谋得职位,作为水泥和混凝土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水泥组管理工作。当时,搞水泥行业管理的人员十分匮乏,黄大能像拓荒者一样,跑遍了半个中国进行水泥工业调查,写出了《中国水泥工业》一书,从此,他的生命一时一刻再也没有离开过水泥混凝土。

阔别三载,重返祖国,面对国家百废待兴的迫切需要,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黄大能一心要将所学报效国家。他从事科学研究后的第一个成就,是在1952年提出并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统一的水泥国家标准,使每个水泥厂不论从哪国进口工艺设备,其水泥产品质量必须统一在同一个标准之下。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他奋斗了半个世纪,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标准砂厂,发起成立了混凝土外加剂学会和混凝土外加剂协会,竭力推动我国混凝土走商品化的道路。他把各工业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共同研究提高和推广这一实用技术。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中,全国范围内已基本消灭了因施工引起的污染和噪音,混凝土工程已从基本上没有掺外加剂的情况发展到基本上已没有不掺外加剂的工程。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便是黄大能的家训和箴言。正因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者、社会活动家、著名民主人士的黄炎培,对其的告诫,黄大能一生好学不倦,爱国、爱党、爱会,正直、宽容、坦荡、乐观。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身体力行,作风严谨,克己奉公,宽厚待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大能的一生,就如同水泥加水、加钢筋一样的过程,不断地经历着困苦,也不断地提升着生命的厚度。他的高尚品格和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v

Copyright ©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