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院教师科研创新水平,开拓学生学术视野,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促进学院国内外学术交流, 4月14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研发楼210举办“琼州英材”第一期前沿学术论坛。学院30余位教师和学生参加,廖双泉院长、胡先文书记参加学术论坛,邵世洋副院长主持。
本次论坛邀请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和武汉大学龚少龙教授分别围绕“窄光谱有机发光材料及其电致发光器件”和“高性能币金属发光配合物及其光电性能研究”为主题做了学术报告。报告专家分别介绍了其研究团队近年在硼氮稠环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和OLED器件上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币金属发光配合物的激发态调控及其有机光电器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他们的精彩报告为在场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引发了与会者热烈讨论,分别就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科研成果取得背后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与体会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与会者们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
廖双泉院长在论坛上表示,“琼州英材”前沿学术论坛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更是一个激发创新思维、促进科研合作的重要举措。论坛通过主题报告、学术研讨和交流互动,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拓宽学术视野的舞台。学院将持续举办学术论坛,将“琼州英材”前沿学术论坛的系列活动打造成学院推动学术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他同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汲取知识、启迪思维。
廖双泉院长致欢迎辞
廖双泉院长为杨楚罗教授颁发证书
廖双泉院长为龚少龙教授颁发证书
交流环节
报告人简介:
杨楚罗教授:
深圳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深圳市孔雀团队项目负责人。1997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3月至2002年10月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美国新奥尔良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2017年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包括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重点研究其在光电转换(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及生物传感成像等领域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1项、科技部973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化学、材料及交叉领域的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560余篇,包括Nature Photonics, Nat. Commun.,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Sci. Adv., Energy. Environ. Sci.等期刊;论文SCI引用28000余次,连续四年入选Clarivate(科睿唯安)和Elsevier(爱思唯尔)全球高被引学者名单;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近40项;2008年和2015年先后二次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2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龚少龙教授: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2003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9月起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任职至今。长期致力于有机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要聚焦新一代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以及光电器件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在Sci. Ad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2020年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7年获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文/图:谢乐琼 审核:廖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