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图书馆
  2. 移动图书馆
  3. 图书馆旧版
  4. 学校主页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馆内新闻>> 正文
    馆内新闻
    湖畔讲坛第96期:中印关系的历史与展望
    2017年11月28日 00:00

湖畔讲坛第96期:中印关系的历史与展望

从今年6月起中印边界洞朗对峙,印军终于在我国外交部2个多月的抗议声中撤出。印度这个与中国毗邻的国度忽然间备受关注,洞朗对峙为什么产生?目前的边界态势如何?对峙发展的结果怎样?

2017年11月24日晚,中印关系研究的专家、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马加力高级研究员,做客图书馆湖畔讲坛第96期,为广大师生讲述:“洞朗对峙与中印关系”。

洞朗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西与印度锡金邦相邻,南与不丹王国相接。1890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之间的边界。根据该条约规定,洞朗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270余人携带武器,连同2台推土机,在多卡拉山口越过锡金段边界线100多米,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方的修路活动,引发双方对峙的紧张局势。

以洞朗对峙为切入点,马加力研究员为我们回顾并讲述了中印两国邦交的历史与展望。

印度作为中国西南的邻邦,两国交往自古以来有2千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1日,印度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最早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印两国的边境一直没有清晰划定,为以后中印边境冲突留下了隐患。1962年中印发生边境冲突战,两国关系进入冷战时期。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以后,中印关系打破了冷战时期形成的坚冰,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进入新世纪以后不久,经过多轮谈判,双方于2005年正式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边界问题谈判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中印两国达成战略共识,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双方致力于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此后,双边关系持续向好,国际合作相当密切。在经济贸易领域,相互投资开始增加,贸易往来更是突飞猛进,贸易规模从2001年的36亿美元猛增到2011年的740亿美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对中国的“敌性”认知进一步加深。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的核心位置,居于印度洋航路的中心位置,人口、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南亚的75%、63%和78%,其综合国力正处于稳步增强的过程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但是印度因为其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国际影响力不如中国,因此把中国的和平崛起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

自2012年以来,印度的安全理念已经悄然地从“战略自主”向“战略结盟”方向转变,积极向美日靠拢,与美国、日本等国一道,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水域多次进行海军联合演习。同时,印度在中印边界实控线一带不断增加兵力,调遣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不时制造摩擦事件。

面对边境摩擦,中国边防部队严格遵守两国达成的有关协定,始终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活动,始终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央决策层一直把印度视为重要的战略伙伴和合作对象,无意对印度构成威胁。中国政府坚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真诚希望妥善处理对印关系,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彼此间的战略互信、政治互信和军事互信,希望双方尽量减少战略误判,减少安全疑虑,减少边界摩擦。

最后,马加力研究员总结说,洞朗对峙以印度撤离而告终,但是由于对边界争端的谈判没有新的进展,两国无法按照公平合理、彼此均能接受的方案达成必要的妥协,围绕边界问题的利益冲突势必持续下去。中国和印度互为邻国,彼此对对方均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双方应该充分认识到: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只有良好的双边关系和密切的合作才是处理双边关系的应有之道。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而准确地判断中印关系的发展趋势,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印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11月27日

图书馆“湖畔讲坛”

    图书馆新浪微博 图书馆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