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使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探索取得进一步成就,海南大学法学院的学子们一直都在默默无闻地探索着。如今,为了使毕业论文能写出质量、创出成果,进一步展现学院的教学改革成果,展现法学院学生积极探索、力争上游的精神,力图革新的法科学子们更加“大刀阔斧”。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司法和谐与司法制度革新”课题组,即法学院2003级与2005级近30名优秀本科生的共同策划下,学生自主举办的海南大学法学院“第二届天涯法学论坛”在东坡湖畔的习习凉风之中拉开序幕。这是继去年6月学生自主举办首届天涯法学论坛之后的又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即将离校的2007届法学本科优秀毕业生交给母校的一份合格答卷。
本次论坛以今年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探索课题——“司法和谐与司法制度革新”为研讨主题,分为四场子论坛与一场总论坛,并邀请司法实务和理论工作者做客论坛,就相关主题发表见解,答疑解惑,争取为“司法和谐与司法制度革新”课题组成员的论文写作提供若干启示与指引,使得今年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探索的成果能够更加丰硕,更加具有学术水平与前瞻性,同时也是为了活跃学术交流,丰富校园文化,通过论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6月19日下午3:00,时值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海南大学行政楼一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海南大学法学院第二届天涯法学论坛总论坛暨“司法和谐与司法制度革新”学术研讨会在此隆重举行。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教授、海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谭兵教授、海口仲裁委员会秘书长郭修江博士、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刘建检察官、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熊大胜法官、人民日报驻海南记者站站长马应珊先生、海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志芳教授、海南大学教务处处长程立生教授、海南大学团委书记符成彦老师、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韩力光老师、法学院副院长叶英萍副教授、法学院王琳副教授、邓和军老师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各自就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和“司法和谐与司法制度革新”两个大会议题作了发言。海南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段书臣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更值得称道的是,本次总论坛是由学生筹办的,研讨的主题就是法学院2007届本科“系列化、一体化”毕业论文的主题——司法和谐与司法制度革新。
主持人段书臣教授首先介绍了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并诚挚欢迎他们的到来,感谢他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法学院由学生自主举办的各项学术科研活动。接下来主持人介绍了大会的筹备情况和法学院学生的四大品牌,即青年法学社、《天涯法学》、天涯法律讲堂和品牌学生,并表示“天涯法学论坛”可望成为法学院的又一个品牌。本次会议共分三个阶段。
会议第一阶段:谭兵教授首先谈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作为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课题的导师组组长的谭兵教授,他从课题的内涵及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特点以及对课题研究的建议四个方面科学、全面地进行了阐述,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校长谭世贵教授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他谈了四点意见:
第一,海南大学建校已24年,正值充满活力之际,我们的师生应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法学院在内部科研和外部交流两方面走在了全校各学院的前列,如《天涯法学》,要坚持办下去,才能体现我们的特色。法学院应遵循这一思路,富于创新,富于激情,办出特色,这样才能在全国法学院校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对于法科学子而言,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面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历史性战略任务,它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应为这两大任务添砖加瓦,激发热情,实现梦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连在一起。
第三,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动力的不竭源泉”,创新精神应植根于我们的灵魂深处,通过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获得创新性成果。本科毕业论文采取“课题——团队——出书的方式”是全国首创的,蕴含其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应当好好把握,推动这一活动的进行。
第四,希望:1应当总结经验,将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进行推广:从法学院推广到全校各学院,从本科生推广到研究生,从一年出一本书到一年出多本书,使其成为海大的办学特色和知名品牌,成为海大全校师生的共同行动;2欢迎并感谢实践部门的同志的到来,法学院师生与实践部门已有一些互动,但课题研究从深度上还缺乏与实践部门的互动,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等方面,我们应考虑与实践部门进行合作,学术理论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科研成果更具指导作用,更富有影响力;3欢迎并感谢媒体工作者,媒体的大力支持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媒体的宣传推广使科研成果更具影响力,我们要实施“媒体”战略。谭校长的发言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会议第二阶段:课题组组长和课题组撰稿人代表发言。首先,课题组组长李建波同学向与会者汇报了“司法和谐与司法制度革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由谭兵教授、段书臣教授、叶英萍副教授、邹立刚教授和邓和军老师组成的导师组,课题组还设有由低年级同学组成的学术搭档组,负责课题简报和举办研讨会,导师组、课题组和搭档组形成互动。接着,课题组撰稿人代表杨超男同学介绍了他对“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建构”的研究情况,蔡晓慧同学介绍了她对“判决理由制度的建构”的研究情况,同时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会议第三阶段:各位专家和老师就“司法和谐与司法制度革新”的主题以及撰稿人提出的问题作主旨发言。
人民日报驻海南记者站站长马应珊先生认为,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他从收入分配制度入手,分析了当前的城乡差距和职工工资等问题。谈到法治问题,他认为建设法治需要人民的叫声和媒体的参与,行政干预问题和其他执法环境的改善才能建立和谐社会,大学生应当关心国家大事,走出校园,积极调查。
郭修江博士对海大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探索一直都给予着支持和关注,他表示赞赏这种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符合实际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并对同学们的这种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他指出了课题研究的一些不足,比如课题研究理论性强但实际的调查资料不多,书的体系的逻辑性还有待完善。他还建议我们对海南的土地问题和海洋问题进行一些调查和研究,对台湾地区的法制和学术进行借鉴,加强交流,体现我们的特色。
刘建检察官对学生的这种课题研究很是赞同,他主张法学院的学生参与到海南省的检察机关所做的一些很有现实意义的立项调查研究活动中去,法学院与检察院合作申报一些学术科研成果,这样既能够充分锻炼我们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使得申报的成功率更高,更容易出品牌。
熊大胜法官对课题研究寄予了良好祝愿,主张学生的学术与实务保持一定距离可能更好,并对杨超男和蔡晓慧的论文进行了点评。他认为,研究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建构,关注犯罪人的教育改造,不仅要关注犯罪本身,更应研究犯罪的原因以及犯罪人的人权保护问题、心理负担问题和社会对犯罪人的关心问题等;判决理由公开的关键是“不同判决意见”的公开,法官应该通过充分、全面、客观的说理来释法和造法,判决理由报告制度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处理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革。
王琳副教授认为同学们应珍惜学校和学院对我们的这种“厚爱”,他主张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课题的论文不应以本科毕业论文的标准和出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应以更高的“学术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象牙塔里的学术与社会实际的距离不应放弃。他还对当前的一些学者和老师的“人云亦云”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他一贯诙谐幽默的语词博得了热烈欢迎。
最后,主持人段书臣教授宣布本次大会圆满结束,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课题组全体人员邀请与会的领导、专家和老师合影留念。
(文:天涯法学论坛秘书处 夏利彪)
校长谭世贵教授讲话
谭兵教授发言
学院党总支书记段书臣教授发言
与会嘉宾与同学们合影
作者代表杨超男同学发言
//www.pwnwor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