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18日下午,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光明日报社教育部主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师范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友会堂演出厅隆重举行,会议主要内容为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展示交流,目的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11位及39位提名奖获得者、第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选手参会。我校辅导员李昌郁老师作为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出席会议,接受了教育部颁奖。中国大学生在线网以《职业自信十三载 乐育桃李竞相开——海南大学辅导员李昌郁事迹材料》为题报道了李昌郁老师的事迹,现转载如下:
职业自信十三载 乐育桃李竞相开
——海南大学辅导员李昌郁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介 李昌郁,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4月生,诉讼法学硕士、讲师、职业指导师。2002年7月起担任辅导员,曾任法学院团委书记,现任学工与团委办主任,主要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实践育人、毕业生等工作及2011级至2013级15个班级438名学生的日常工作。 二、工作情况 十三载的历练,让他坚信只要把职业追求内化为实际行动,就能实现职业目标;只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就能实现育人目标。因此,他的职业自信不断升华,并逐步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他助推1000多名学生放飞法律人梦想 学生有很多梦想,有的梦想成为公正不阿的法官,有的梦想成为铁面无私的检察官,有的梦想成为能言善辩的大律师……而他就是学生的助梦人。他积极搭建“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建立“三考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为学生开设司考、考研、公考等“公益讲堂”,举办三考模拟训练,效果良好。某天傍晚,他刚回家,王同学来电:“老师,我过了笔试,明天要面试,能给我指导吗?”于是,他匆匆吃过饭,就赶到学校。他指导该生如何自我介绍、答题等,他又扮演考官,一遍遍指导学生演练……不久得知该生通过面试!这仅仅是他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缩影。他还更加关心就业困难群体。田同学是位“双困生”,找工作是大事!他为田同学做职业能力测试、修改简历,向用人单位推荐,但都不如愿,田同学较沮丧,他也有点茫然,但没放弃。他又与田同学谈心多次,最后决定:到西部去。于是,他与项目办沟通多次争取指标,辅导田同学准备面试。最后田同学作为一名志愿者到基层建功立业。曾担任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的毕业生葛士新说:“李老师在我心中是一位尽责、尽心、尽力的好老师,有困难找他准行!”正因为他执着的追求,法学院有80多名毕业生参加了中西部计划志愿者,占全校近38%!近几年,他大胆引进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开展专业性的就业指导,毕业生司法考试通过率在45%以上。13年来,1000多名毕业生从事法官等法律职业。 他13年里跑下了47家实习基地 他以“实践育人”为突破口,将学生工作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懈探索十三载,系统建成了“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该模式包含“三大实践育人模块”,各模块含若干实践项目,形成 “实践育人项目体系”。同时,他挖掘和遵循模块间的关联性及学生成长规律性,以校内“法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平台”、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参与建设了“四大实践育人队伍”加以指导与施教,制定和完善了10多项制度,构成了“实践育人制度体系”,编印《法学院实践教学指导手册》等“实践育人指导书”,介绍“日志法”为核心的八大实践法,科学指导实践育人工作。他坚持“学生在哪、工作就在哪”,开展集中式实习,破解毕业生管理难。他行驶30000多公里,参与建立实习基地47家,与政工部门建立长效的联络机制。他实行划片分组管理、即时联络、定期巡查,经常驾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往五指山市等海南腹地看望学生、查阅实习日志本,掌握实习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困难。蔡同学原来作息不规律、学习劲头不足、生活安排混乱、险些劝退、家长陪读……可是在实习期间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实习基地的老师们都说:她很开朗、积极、上进、勤快,很阳光!这既让他诧异又惊喜!3个月实习结束后,蔡同学告诉他:有您那么关心我、帮助我,实习项目内容也很丰富,实践机会也很多,真的很受锻炼,不但能学到本领,还能提高精气神!经实践锻炼,学生社会竞争力也明显提高。章凯琪等6位同学参加普莱斯传媒法国际模拟法庭比赛获佳绩。近5年栾安琪等100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在校期间曾出版4本专著的学生李建波回忆说:“李老师是一位创新意识很强的人,实践育人是他的法宝,每次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正能量! 当年我们写作出版《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力量就来源以此”。2013年,法学院获教育部等部委批准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他组织学生志愿为农民工讨薪50余万元 尝试将法学理论与法律职业实践相结合,怀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以一己专业之长帮助弱势群体。这是高校法律援助志愿者头上的光环,也是他作为法学院辅导员的社会责任感。他是这样想着,也是这样做。在他的努力下,积极利用全国优秀学生社团青年法学社的平台,在周末,组织有梦想的青年法科学生,出于年轻的闯劲,出于人道主义的感召,利用课余从事着法律援助这项本应由社会来承担的公益事业。通过向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操作等帮助,使弱势群体能相对体面而有力地面对经济与社会压力。几年的时光里,他不知不觉组织过130多名学生志愿者,为农民工提供法律维权,深入社区、工地等26个,开展法律咨询60多场,举办法律培训10多次,受益人次近3万,为农民工讨薪50余万元。《光明日报》称:海南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为海南弱势群体志愿提供法律教育和维权帮助,成为海南省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一支生力军。他在假期组织志愿者参加“中国农村宅基地实况调查项目”,调查成果显著。《中国青年报》称:海南大学近千名大学生开展中国农村宅基地调查,为我国调整农村宅基地政策提供支持。 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多次完美处置突发性事件 作为辅导员,学生的安全是自己工作的核心。为了维护学生的安全,他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建立了多元化的安全预警与应对机制,提高校园危机管理能力,为处置危机赢得了时间。一天中午2点,他接到报告,有位男生肺部破裂,胸腔大量出血,情况危急!医院需马上手术,可他联系不上家长,医生却要他签名,他心里非常矛盾,甚至害怕,人命关天啊。何况他是学法律的,太清楚其中的责任了!冷静片刻,他想这是我的学生,豁出去了,救人要紧!就毫不犹豫地在手术知情书上签名!那刻手都有点发抖……焦急地等待了4个小时,成功啦……接着,他一直守候在病房……事后,学生说“李老师让我们感到了家的温暖,让爸妈少了身在远方的牵挂,让我们学院每个同学感受到了亲人般的爱!”家长也说:“李老师,我现在才知道,不是谁都能当好辅导员的,您让我见识了!”他说:“辅导员都是这样的!”其实,类似的意外也偶有发生,如他还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刘同学,及时送医得以治疗并康复;还与蛮横的经理斗智斗法3次,帮助杨同学拿回兼职报酬等等,这样的突发性事件,他遇到了许多,许多都被他圆满化解。海南大学副校长、原法学院院长王崇敏经常这样赞许:昌郁关键时刻敢于担当! 他的梦想就是一辈子踏实做好辅导员这份工作 他从事辅导员工作,也热爱这份职业。憨厚的他每次大学同学聚会被人问起毕业十三年里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他都会说“选择做一名辅导员”。是的,十三载春秋过去,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他这份职业自信,无悔的是职业选择。为做好一名辅导员,他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还向中国人民大学等10多所法律院校取经。他所到之处,未放过任何一处宣传栏,哪怕是一张海报都留心,时而认真看看,时而拍下来,带回去学习研究,加以创新发展。这一举动被林老师看见,便说:“我经常与同事出差,头一回见到像你这样好学的同事,我以后也这样!”他就是这样有心、勤奋!他还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8次,考取职业指导师,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立“学生发展辅导室”,主持、参与课题6项、指导学生科研立项5项。他参与的实践育人教学成果荣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实践育人相关论文10篇,实践育人调研报告获省级优秀奖,荣获省级、校级奖励18次,负责的工作和指导学生组织荣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33次。这更加坚定了他走职业化发展之路的自信。蓦然回首往事,总是在帮助学生放飞梦想的他,也有一个小小的人生规划,就是一辈子踏实做好辅导员这份工作。用他的话说,“做辅导员,我很光荣!” 三、获奖情况 个人获奖18次,其中:
2014年,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级优秀辅导员、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荣获校级优秀辅导员;
2012年,荣获校级无偿献血先进工作者;
2011年,校级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2010年,荣获校级优秀辅导员;
2007年,荣获校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2006年,荣获团省委调研奖优秀奖;
2005年,荣获省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2004年,荣获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指导老师;
2003年,荣获省级优秀共青团干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指导老师;
2002年,荣获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负责的工作和指导学生组织获奖33次,其中:
国家级3次:
2008年,团中央批准法学院团委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建设单位”;
2007年,2004级法学1班荣获“全国先进班级”;
2005年,青年法学社荣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 省级14次:
2006年至2014年,法学院团委4次荣获“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2002年至2011年,法学院班级团支部4次荣获“海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2004年至2014年,法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6次荣获“海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实践队”;
2015年3月,荣获2014年度海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 校级16次:
2006年至2011年,法学院团委3次荣获“海南大学五四红旗团委”;
2008年至2013年,法学院年级团总支、班级团支部8次荣获“海南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标兵)”;
2007年至2008年,法学院团委2次荣获“海南大学共青团工作创新奖”;
2006年,法学院团委荣获“海南大学组织建设突出奖”、“海南大学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2003年,法学院荣获“海南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13年来,李昌郁建立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创立三考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为学生开设三考公益讲堂、模拟训练,本科毕业生司法考试45%;80多人当中西部计划志愿者、占全校38%,1000多名本科毕业生从事法律职业。他实践育人专业化,坚持13年把学生工作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建构法学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跑下47家实习基地,形成三大实践育人模式、四大实践育人队伍、四大能力培养平台。20个实践育人项目、20项实践育人制度、3本实践育人指导书。法学院获批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他建立安全预警与应对机制,敢于担当,及时送医心理异常学生,为学生签名做急救手术,挽救患病学生的生命。 来源:http://special.univs.cn/news/2014fdyrw/2015/0330/1086614.shtml//www.pwnwords.com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
//www.pwnwords.com
荣誉证书
//www.pwnwor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