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欢迎访问海南大学

首页 校园文化 海大精神 海大轶事 正文
校园文化
三个海南大学
发布时间:2024/05/25 点击数:次

翟 颖

海南大学有三个?对。

一个是1947年创办的私立海南大学,一个是1983年创办的海南大学,还有一个是2007年原海南大学与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并后的现在的海南大学。有点儿烧脑吧?咱们一个一个说。

第一个海南大学。

1947年的海南大学,是海南籍的海外侨领与海南籍的国民党高官宋子文、陈策等,加上颜任光、梁大鹏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仁人志士,以及教育界的海南籍教授、专家,一起发起并筹资创办的,当时的社会名流和一些琼籍爱国侨胞联合成立了私立海南大学筹委会,学校领导基本都是国内外的海南籍人士,开启了海南历史上创建高等教育的先河。但由于建校心切,私立海南大学董事会于1947年秋成立后,未经立案,即于当年11月招生开学,到第二年5月才拟妥文件,申请立案,这一疏失,险些让刚刚成立的海南大学失去办学资格。

194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准予立案,但要求修改某些条文措辞。海大董事会经由广东省教育厅再次呈交备案材料,至此董事会立案问题算是完全解决了,但对于海南大学本身的立案,教育部仍不肯放松审查。 194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派督学阮康成赴海大视察。国民政府教育部阮康成视察至8月完后,提交教育部报告,要求扩大本岛招生数。阮康成指出,当时的私立海南大学学生以外地人为主,本岛学生仅占四分之一,因此他建议,应设法多收本岛学生及华侨子弟,“以宏设校初衷”;还应重农医发展,当时海南岛急需人才,尤以农医最为迫切,因此阮康成建议,应着重发展农医二学院,而文理学院的教育系及数学系仅学生一二名,形同虚设,阮康成提议,不如暂时停办;图书仪器有待添置,当时私立海南大学的图书仅一万余册,其中多数为文学类,字典、百科全书等尤其缺乏,而仪器方面,仅够普通实验用,研究性工作无法开展。

1949年8月中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海大立案。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随即私立海大撤销,在原址上建起了南方大学海南分校。1952年南方大学撤销。

第二个海南大学。

1983年创办的海南大学是今天海南大学的正统前身。1983年,面对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却没有一所真正意义的大学。全境学校有专科几乎无本科,有医学法律无工科,就连唯一勉强可称本科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也是只有1000多人的小规模学校,并且属农业部管。建立一所大学谈何容易,更何况一建就是本科,而且是在这样的境况下,筹建难度不言而喻。

1983年,海大筹备会在深圳开幕,发起人中一大部分人都是海外的侨领。时任西安交通大学党总支书记的李昌邦先生,受邀回海南访问,期间广东省高教局局长李秀红邀请李昌邦先生回来一起建海南大学。经过慎重考虑,李老做了很重要的决定——回海南筹建海南大学。

当时的建校方案是将海师、海医和一个在道美的农业培训班(名义上是农学院)共三所具有多年办学经验的专科学校合并。虽然名为合并,但当时大家的共识是建立综合性大学,是以合并之名,行综合重建之实。合并之后,海师变成师范部,海医变成医学部,成为海大的一部分,但海师和海医并不搬至海大校址,仍在原地办学;农学院因在道美农村且人数很少,直接搬进海大。除合并的三部分外,学校集中力量建设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新专业,例如工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等。后来一个接一个的学院成立,基础力量很快也打好了,综合性大学的框架也建构了起来。

确定建校之后,面临着在何处建校的问题。当时主要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海南师专(现海南师范大学)的校址,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但那个地方不大,而海医比海师更小;二是在海甸岛弄一块地。那个时候海甸岛没有马路,没有水泥路,没有柏油路,没有高楼大厦,只有一部分居民在这块地周围居住。这个地方是华侨选定的,因为他们有发言权,于是政府当即划了3000亩地给海大。这就是今天的海南大学。

慢慢地发展了几年,海师、海医觉得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想要重新独立。李昌邦老书记等学校领导考虑到它们原来都是独立学校,现在想要重新独立发展也有道理,对于高校贫瘠的海南来说,多有几所高校也有利,于是分别在1986年和1989年,师范部和医学部相继独立,脱离海南大学并分别成立海南师范学院和海南医学院。

第三个海南大学。

二十一世纪初,海大再次面临着变革的挑战——全国的最后一批“211工程”要关门了,因为超过了原定的100所了。李昌邦老书记等学校领导当时了解到的信息不容乐观:海南省没有一所大学能够进入“211”,包括海南大学。对于海南大学不能进入“211”的原因,李书记是十分清楚的——海大没有博士点,学科建设差。当时李老向著名港商邢李㷧先生募捐科研项目经费1000万,这些钱主要是用来引进每个学科的优秀带头人、设备建设和人才团队的,以此支持海南大学五个重点学科建设,希望这五个学科能申请到博士点。

然而五个学科引进的人才很少,博士点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海南省教育厅就跟教育部请示协商。教育部表示海南省政府立个项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海南大学合并,强强联合。只要海南省政府定下来了,教育部可以考虑让这个新学校进入“211工程”。

说到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它的前身是1958年在海南儋州市宝岛新村成立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1996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这所学校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多年来,“两院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24度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橡胶的国家,并由原来的植胶空白国,奇迹般地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奠定了在橡胶和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学校本身也成为我国热带农业作物的王牌之一。

根据人民网海南视窗2007年7月31日李利君报道,当时是两位老教授点亮了“两校合并”指示灯,他们是海南大学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张本和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郑学勤。

2005年9月,教师节前夕,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的汪啸风到海南大学慰问时,张本把一份《关于合并海南大学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建议》当面呈报给省委书记。他们提出的主要理由有如下五条:

一、利于早日进入“211工程”,获得国家更多支持,提升海南高等教育的地位。

国家对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在整体条件、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然而海南大学至今没有博士点和国家级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难以参与申报“211工程”的激烈竞争。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现拥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部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流动站,并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但不是综合性大学而难以跨进“211工程”的门坎。两校合并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可以满足申报“211工程”条件。

二、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提高我省高校在全国的地位,推进学校本身和地方经济发展。

海南省热带海岛和南海热带海洋的资源和环境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依托地域优势加快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对推进学科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意义远大。两校合并后,有利于科研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可望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热带农业、热带海洋的科教中心。

三、有利于推进人才战略的实施,加快科教兴琼步伐。

海南大学在省政府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近年引进大批高职称和高学历人才,学科建设大大加强,学校发展加速,但因博士点建设难度大,难以稳定高档次人才;华南农业大学本部远离城市,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地缘条件较差困难较多。两校合并后,校本部设在海口海南大学现址,华南农业大学儋州校区作为教学实习基地,互惠互利,促进事业留人、条件留人、环境留人。

四、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实施。

海南省相对于我国内陆省份,在热带资源、南海环境和区域条件方面,更接近东盟诸国,所以加强特色鲜明的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大学建设,有利于“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产业―科技―教学之间的沟通和互信,是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有利于精兵简政,省和国家资源共享。

两位老教授还建议:为显示海南特色和区域优势,两校合并后仍称“海南大学”为好,但要协调好与农业部的关系,中国热带科学院的体制保持不变。二是体制与隶属关系基本不变,新的海南大学可由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与海南省政府共建。三是校址选择,学校本部在海南大学现址,这里占地2平方公里可办成三万人规模的大学;儋州宝岛村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校址可作为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海口市城西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分部作为中国热带科学院的选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单位设置在这里,建成科研基地。

时任省委书记汪啸风当天作了批示,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

之后教育厅告诉负责的相关人员,并校必须省政府有关部门同意才能具体进行,要有权威机构提出研究报告给这些部门做参考。

因此,海大理事会聘请五个人组建了一个学科组,开展建设海南省国家级高水平大学的研究,以及研究进入“211”后海大如何发展,李昌邦书记就是这个学科组的副组长。等研究报告出来后,海大理事会专门开了一次全体理事会议——二届一次会议。会议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并校,或是两校并或是三校并;第二,校名必须是海南大学。会议形成决议,并以理事会的名义给省委省政府写报告陈述这两个决议。

2007年8月14日,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大学。一般认为,新的海南大学的历史以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创建时间(1958年)为起点。2008年12月,海南大学终于如愿获准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之后,教育部拨了不少钱建设新海大,海大的硬件和人才建设都有了加速发展,如今的海大已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是“中西部高校联盟”主要成员。

说到这里,就会发现,海南大学不止有三个,要是把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也算上,那就有四个了

老校长尹双增和老书记李昌邦等人不约而同地特别强调,海外华侨尤其是琼属华侨,在筹划和建设海南大学中做出的贡献不可估量。他们不仅提出筹建海南大学,并成立了海南大学筹备委员会,而且在学校发展方面毫不吝惜地在资金经费、学术研究、业务活动等方面支持,在海大的历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今天,海外华侨对海大的发展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海大筹建、创立、发展和变革的艰辛远不是本文的区区数字能简单概括的。我们手边的书籍,脚下的土地,身边的大楼,东坡湖泰坚楼,思源学堂图书馆,都离不开一群默默无闻将全部人生奉献给海大的老前辈,这是每一代海大人都不应忘却的历史。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