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欢迎访问海南大学

首页 校园文化 海大精神 海大轶事 正文
校园文化
回忆海南大学外事侨务工作
发布时间:2024/05/25 点击数:次

符华儿

岁月匆匆,现在回忆的已是十几年前的往事了……

我1998年7月调到海南大学任副校长,从那时起就开始或多或少地被安排参与海南省或海南大学外事侨务活动。2001年10月8日至2006年5月,除了分管的其他工作之外,我曾经被安排分管海南大学外事侨务处工作。

工作

外事侨务处是海南大学进行国际宣传、办学、学术科研合作,负责处理学校涉外事务和华侨与港澳台工作,以及为学校办学筹集海外资金等的窗口和桥梁。这个时期的外事侨务处编制约6人:副处长(后来为处长)是华世佳,外事科科长(后来为副处长)是杨志昕,还有刘亮、曾影、金海兰和林仕岛;并聘用了崔永富。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大家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常常废寝忘食地工作。在省教育厅与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的指导和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外事侨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以下六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我校自 1997 年招收第 1 名留学生至2005 年,已接收上千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并实现招生人数逐年增加。2005 这一年共招收长、短期留学生120 人次。招收的留学生分别来自世界五大洲的 18 个国家,首次招收来自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法国、意大利、波兰、乌克兰、丹麦、斯洛文尼亚、玻利维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留学生。5-7 月,我校继续举办“第六届中国海南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汉语暑期班”,共有 15 名夏大学生来校学习汉语课程,学生们在我校学习的学分记入他们在夏大的总学分。泰国法政大学首次派出 25 名学生来我校学习汉语,为期 1 个月,这为我校开展针对泰国生的中文课程积累了经验。

二、学生互换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5 年共派出 20 名在校优秀本科学生分别赴法国里昂第三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或一年的学习,学生们在境外取得的学分记入他们在我校学习的总学分。其中,我校派遣学生赴中国台湾学习在全国尚属首例。

同时,我校接受了 8 名分别来自法国里昂第三大学、斯里兰卡卢华纳大学和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的学生来校学习汉语和本科学位课程。接受互换学生的学校除对来校学习的互换学生提供一切便利外还全部免除学费,部分免除了住宿费,我校还给派遣到境外学习的学生给予奖励并给来我校学习的校际交换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三、以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为契机,凝聚各界力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当选为我校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香港海南商会、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等 17 个海外乡团组织和省内知名企业为团体理事,聘请 12 位德高望重、对海大有过重要贡献的海内外知名人士担任理事会名誉理事长,聘请 53 位海内外热心教育的成功人士为个人理事。2005年6 月 13 日,海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截止至 2005 年底理事会已筹集到捐款 2375 万元,这笔资金除捐赠者指定用途外,其余全部用于支持我校博士点学科建设,争取博士点零的突破。

四、举办“海南大学名师论坛”

2004 年,我校创办“海南大学名师论坛”。“活跃海大学术氛围,促进我省文化建设”是海南大学名师论坛的宗旨,通过举办名师论坛,为我校师生和海南各界人士提供了聆听世界级大师演讲的机会,加强了我校对外学术交流,提高了我校教学科研及办学水平,促进了我省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

“名师论坛”积极邀请并组织境外著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表学术演讲,同时聘请他们担任学校相应的学术职务。共聘请 7 名海外著名人士为特聘教授,聘请 6 名海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邀请海外知名人士及专家学者举办 24 场学术报告,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哈佛大学艾滋病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吕亦晨博士;台湾成功大学校长高强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教授罗伯特.蒙代尔先生;台湾财团法人爱心第二春文教基金会名誉董事长、台湾“财政部”前部长王建煊先生;美国国家工程研究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教育部”前部长、台湾成功大学教授吴京院士;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先生;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爱德文.萨德恩爵士;亚洲著名经济学家、新加坡全国工薪委员会主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林崇椰先生等。

2004 年6 月 2 日下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应邀来校访问、出任我校特聘教授并作学术演讲。蒙代尔教授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教授,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同时也是财政与货币政策合理配制理论、从货币角度研究国际收支理论及供给学的先驱,倡议并直接设计了区域货币——欧元而被誉为“欧元之父”。多年来,他先后担任过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拿大政府、美国联邦银行、美国财政部及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高级顾问。1997 年获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杰出人士奖,1998 年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99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被公认为“欧元之父”和“供给学派经济学之父”,在世界金融界享有很高声望。蒙代尔教授作为金融专家,多年来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蒙代尔教授在海大联谊馆为我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 3000 多人作了题为“国际金融走势、人民币论战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学术演讲。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蒙代尔教授主要围绕中国宏观经济是否过热、人民币的汇率是否要升值、人民币是否应该浮动、单一货币是不是可行这四个方面进行讲解。蒙代尔教授的演讲论点精辟,论据有力,从他的话语中时时感受到对中国的友好、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和重视,显现了他大师级的睿智及风范。全场观众对蒙代尔教授精彩的学术演讲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此次学术演讲,是我校名师论坛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我校建校以来组织的最高层次的一次学术演讲,同时也是我校真情回报社会的又一体现。自本次名师论坛的消息在《海南日报》刊出后,来电订位、询问的校外听众十分踊跃。由于座位有限,演讲前半个小时,所有的座位已被抢占一空,不少听众只好站在过道上聆听蒙代尔教授的精彩演讲。本次演讲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听众们纷纷表示,大师的演讲使他们受益匪浅,并希望我校以后多邀请此类名师来校讲学。

特别是,通过我校卓有成效的工作,海南省人民政府聘请著名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担任我校名誉校长,提高了我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通过邀请著名人士担任学术职务并在名师论坛上发表学术演讲等活动,活跃了学校的学术氛围,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已成为我校对外学术交流的品牌项目。

五、外事及港澳台交流

仅2005年,我校外事及港澳台交流等情况如下:

接待来访外宾、港澳台同胞共 78 批、357 人次。境外人士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意大利、罗马尼亚、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香港、澳门和台湾,共计 18 个国家和地区。

我校公派出访团组共 38 个、113 人次,其中出国(境)留学 11批,教师 8 人次、学生 20 人次,短期出访 27 批,教师 72 人次,学生 9 人次。留学回国人员 25 人。

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境外友好人士除了向校理事会捐赠以外,还向学校捐赠了外文图书和奖学金。金额共计人民币 182.42万元。加拿大安大略省海南同乡会向我校捐赠英文图书 22544 册,折合人民币 170 万元,这批图书极大的丰富了我校图书馆的馆藏。奖学金的设立帮助我校部分贫困优秀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发奋图强、不断进取。

六、教育合作,回馈海外乡亲

海大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海外海南社团和乡亲给予了十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海大一直高度注意与海外海南社团组织的教育合作,努力回馈乡亲们的关爱。海南大学外事侨务简报第 55 期(2005 年 4 月 30 日)有一则报道:

《2005年3 月 5-11 日,应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主席郭全强先生的邀请,副校长符华儿研究员率领我校代表团一行 3 人赴马来西亚考察华文教育情况,团员包括人文传播学院副院长闫金玲和外事侨务处外事科科长杨志昕。代表团一行首先访问了马来西亚董总和新纪元学院,符华儿副校长与董总主席郭全强先生和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博士就合作招收马来西亚学生来我校留学事宜进行了详细磋商,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海南华晔项目策划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润华女士的热心资助下,董总和新纪元学院推荐了 3 名优秀马来西亚学生于2005年 9 月来我校留学,攻读学士学位。我校还与新纪元学院签订了关于合作培养本科生的协议,今后两校将开展更多的合作。

代表团一行还拜访了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符华儿副校长向张裕民会长介绍了此次访马目的,并希望通过会馆向马来西亚海南乡亲宣传我校办学成就,招收海南乡亲子弟来我校学习。张裕民会长表示,马来西亚海南乡亲十分关心海南大学的办学情况,会馆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海南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在马期间,代表团一行还访问了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马来西亚王子学院、吉隆坡循人中学和马六甲培风中学,符华儿副校长分别介绍了我校概况和留学生教育情况,与有关人士开展了座谈,探讨了今后合作的可能性。》

由于海大外事侨务处积极推进国际教育科技项目合作,大力促进师生校际交流,海大于2003年荣获了“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这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八年来第一次评奖,海大成为海南省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单位。另外,2003 年 4 月 30 日我校被授予“优秀涉外参观点”称号。还有,我校终身客座教授王伟光先生荣获海南省 2004 年度“椰岛友谊奖”, 该奖是海南省政府为对海南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颁发五位。此外,海南大学外事侨务简报第 51 期(2004 年 8 月 31 日)记载:“副校长符华儿研究员当选为中国侨联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并获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等。

交流

在海大期间,令我难忘的外事侨务或港澳台交流有以下几次:

一、印象最深的是赴台湾交流

在我校客座教授王伟光先生的积极倡导与资助下,由海南大学与台湾成功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两岸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在我校成功举办。由两校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两岸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于 2002年6 月 1-2 日在台湾成功大学隆重举行,我校组成以我为团长、林强副校长为副团长的代表团一行 21 人赴台湾参加了本次盛会。此次研讨会是当时两岸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交流,两岸共有 100 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其中有来自大陆的 24 位著名大学管理学院院长、37 位学术界的精英和来自台湾各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及学术名流。研讨会围绕策略、管理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出版了研讨会论文集。我校 14 位学者参加了研讨并提交了 14 篇论文。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了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加强了我校与兄弟院校学者间的相互了解,扩大了海南大学的影响力,提高了海南大学的知名度。学术研讨会后,代表团一行还参观访问了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台湾交通大学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等八所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从台湾高校的教育宗旨和课程设置方面对我校改革提供了许多很好的借鉴。在台期间,我校代表团还访问了台湾台北海南同乡会,并受到了台北海南乡亲的热烈欢迎和接待。我代表学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台湾海南乡亲长期以来对我校的关爱,期望广大海南乡亲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海南大学的发展,同时也非常欢迎广大海南乡亲常来海南大学看看。

这是我第一次到台湾。记得我八十年代后期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当访问学者时,曾有一个电话邀请我到台湾访问,说将为我提供交通食宿等一切开支,还说会为我保密。我当时马上拒绝了电话的邀请,说:“我来自中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很期望看看中国的最大岛台湾,但我不想保密地去。我要去台湾的话,一定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去。”我现在终于作为一名代表团团长,和一帮团员来台湾访问了!我高兴地从心里高呼:台湾,我来看你了!

二、最自豪的是1999年赴马来西亚参加第六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

对于这次会议,海南大学外事侨务简报第 26 期(1999 年 12 月 31 日)作了如下的记载:

11 月 18-25 日,符华儿副校长代表我校赴马来西亚参加第六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并作了题为“发展世界海南(乡团)信息产业,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的演讲,倡议建立世界海南(乡团)网络中心,该建议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与支持。符华儿副校长此次出访,对于扩大海南大学的影响、促进我校与海外华侨华人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想起1994年,中国国家电信总局与美国有关公司签订协议,将Internet(互联网)网络延伸入中国。那个期间,我曾经作为重要技术骨干参加了使用日元贷款(650万美元)建设海南省经济信息系统工程(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包括海南省公共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实施工作。海南省公共信息网于1997年12月开通,是中国最早开通的省级互联网之一。我深知互联网的作用和意义,便很期望利用互联网发展世界海南(乡团)联谊会的事业,为此积极写了发言稿,代表海南省代表团在大会讲台上对参会的世界各国海南乡团代表做了“发展世界海南(乡团)信息产业,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的演讲,并提出了建立世界海南(乡团)网络中心的倡议,得到了代表们的热烈响应和支持,被大会作为重要提案采纳。至今看来,这个倡议是十分超前和正确的。

三、最繁忙的考察交流合作

以下这次考察交流合作,事务繁多,忙得简直是“马不停蹄”。对于这次外访,海南大学外事侨务简报第30 期(2000 年 8 月 31 日)记载如下:

2000年8 月 13-31 日,应加拿大工业部、芬兰、美国美华电脑协会的邀请,常务副省长王厚宏率领海南省政府及经济代表团一行 14 人赴加拿大、美国和芬兰考察访问。副校长符华儿研究员随团出访并任经济代表团团长,在加拿大参观考察了温哥华、卡尔加里、渥太华和多伦多的有关信息企业或公司,访问了卡尔加里大学,并签署了“计算机信息检索软件开发”、“中小学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开发”合作意向,详细讨论了合作举办暑期英语口语强化班及关于加拿大中小学数学教育网络化项目。符副校长率领的经济代表团在美国硅谷参观考察了有关信息企业、公司,参加了“第一届全球华人网际网络创业投资研讨暨招商洽谈会”,并与美国 Fintronic USA 公司签署了一个仿真软件产品合作与销售协议,同旧金山的 Touro 大学商讨了合作事宜。符华儿副校长此次出访,有助于加强我校与加拿大、美国高校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我校教学、科研水平。

耕耘与收获

在省教育厅与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的指导和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上每一项工作和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外事侨务处成员、有关人员和我的一番心血。外事侨务无小事,每一个专家的邀请、每一个合作、每一笔捐款,从沟通、策划、落实到实施,都费尽了脑筋、时间和体力,作足了“功课”,确保万无一失。比如每一位名师论坛专家的联系确定、演讲主题的落实、接待内容安排,以及安全等,准备工作都比较长,有的甚至长达半年以上。外事侨务工作没有时间性,当时与我校交往合作的学校、社团和研究机构等主要分布在世界18 个国家和地区,来往互访洽谈校际合作不分寒暑假、周末和节假日。节假日往往是最繁忙的时候,与我校来往密切的海外华侨与社团逢年过节、清明期间一旦来海南,或有互访活动,都会事先通知或与海大外事侨务处联系,接待任务十分繁重。

分管外事侨务工作期间,我和有关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带病工作是常事。

记得二〇〇六年年春节期间,应香港海南商会的邀请,我为团长、校党办主任范明为副团长、艺术学院副院长赵京封副教授担任艺术指导的海南大学艺术演出团一行 23 人,于 2 月 15-18 日赴香港演出并获得圆满成功。演出团为香港海南商会主办的“二〇〇六年新春联欢敬老宴会”呈献了一场具有浓郁海南地方特色和海南风情特点的歌舞表演,令与会嘉宾感慨万分,印象深刻。演出前,香港海南商会会长李运强先生、常务副会长潘正洲先生和香港海南商会副会长朱南生先生代表的“周成泰爱华基金”先后向我校捐赠港币二十万元、人民币二十万元和港币三十万元。我代表学校接受了捐款并向他们和香港海南乡亲致以诚挚的感谢。这类面向香港或东南亚有关国家的交流较多,加强了我校同香港或东南亚海南乡亲的联系,加深了大家的友谊与感情。

还记得有一次我带队外访,当时发高烧,头晕脑胀,但行程已定别无他路,当天我赶紧到校医院拿了药,打了吊针,便乘飞机出发了。途中在香港停留半天,我感到十分难受,需要再吊一针,但香港医院不随便给打针,我便自己找到表弟,他带我到熟悉的私人诊所处理后,我又按时上了飞到目的国的航班。这次的访问交流工作,我全程是带病进行的,在访问交流对象面前还要显得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因为我代表的是中国、海南大学的形象。

悠悠往事拉近了过去与现在的距离,我们曾经的努力拼搏获取的成果,已成为了构筑海南大学的砖砖瓦瓦,我感到无比自豪!

不断前进和发展吧,海南大学!

作者注:本文的资料和数据摘自《海南大学外事侨务简报百期汇编》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