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兰花
2006年盛夏的一天,来自印尼雅加达的安焕清先生带着感激和满足的心情,从海口踏上了飞往印尼的班机。他为什么感激和满足呢?这就得从海南大学符文英教授和安焕清的太太在厦门街头的一次奇遇开始说起。
安太太厦门偶遇故乡人
2006年6月,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教授符文英到厦门出差,在回海南的前一天,她到厦门一特产店选购特产。这时,她发现有两个马来西亚服饰装扮的妇女一直跟在她身旁,偶尔窃窃私语。她好生奇怪,她并不认识她们。就在符教授回头看了她们一眼时,其中一个妇女缓缓走上前来,操着生硬的普通话很有礼貌地问:“您是海南人吗?”
她说,自己当时想都没想就点头了。这名妇女连忙拉住符教授的手说,她的丈夫也是海南人,名叫安焕清,他一直很想回海南寻根问祖,但是不知道怎么回去才能找到亲人。
海大教授牵线搭桥
符教授当即表示非常愿意帮忙。回到海南后,她拿着安太太提供的一个亲戚的名字,与文昌侨联和有关部门联系、打听。几经周折,在文昌侨联的大力帮助下,终于打听到安先生在文昌清澜老家还有亲人健在。
“安太太那次是陪着她的二儿子到厦门大学学习汉语的,顺便帮丈夫打听回海南寻根的事。没想到我们在厦门街头的偶遇,促成了安先生这一次的家乡之旅。”符教授说。
安先生父子认祖宗归
2006年7月28日,66岁的安焕清先生携二儿子第一次回到海南文昌清澜下文村寻祖。安先生说,他们这次回到海南文昌,又用回了祖辈的姓氏。可是在30多年前,安先生全家和其他在印尼的海南乡亲一样,迫于当时的某些压力,改名换姓,换成了印尼万雅佬地区的一个大姓“隆毕斯”(音译)。
据了解,安先生和他的太太都是在印尼出生的海南乡亲,夫妇俩在雅加达政府医务部门当医生,退休后,俩人开了家私人诊所,日子过得舒适和睦。他们有三个儿子,其中,老大和老三学医,继承父母亲的医学事业,二儿子在厦门大学学汉语。
安先生临回印尼前,带着儿子在海南大学符文英教授家里做客。安先生显得很沉静,“我有很多话想说,但都不知怎么表达。我在国外出生长大,从小就不断听我的父母给我们说家乡海南文昌的事情。”
安先生说,“我这次回来看到文昌的道路宽阔,街道整洁,人们的脸上很有精神,跟我父母当年描述的大不一样。”
让安先生激动万分的是,在清澜下文村里,上一辈的老人中健在者居然还有人认识他的父母。他的父亲90多岁过世,临终前一直很想再回家乡看一眼。“我这次回来寻亲,完成了老人家的遗愿,而且我还将我的孩子也带回来了。”
安先生非常感谢文昌侨联主席符爱珠女士。他说,原本对这次回海南来寻祖就不抱什么希望,因为不知道家乡还有没有亲人。没想到文昌侨联抓住一点点“蛛丝马迹”,一路寻找,帮助他找到了在海南的亲人。
安先生说,“今后我还会带我的太太和孩子们一起回来,让孩子们懂得,他们的根在中国海南。”
(原文刊载于2006年8月4日《海南日报》,收入本书时有所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