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晗溪
从2004年执教河北工业大学,到如今任教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伊丽莎白已有14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她认为,中国社会评价优秀的标准可以更加多元化,鼓励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找到自信。
“每一个人都像埋在冬天冻土下的种子,期待用温度、湿度和土壤来唤醒。身为师者,就是努力提供最好的环境供他们扎根发芽,慢慢唤醒学生的天赋才能,慢慢发芽,长成一棵幼苗,直到参天大树。”伊丽莎白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潜能无限,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
她认为英语虽然很重要,但对中国学生来说,还是应该首先学习好汉语。伊丽莎白在大学任教时,发现很多大学有公共英语课,却没有公共语文课,一些大学生并不是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反而花大量时间学英语,以期通过英语优势,获得出国、考研的机会。她认为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她觉得如果一个学生连母语都学不好,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也不可能学好外语。
伊丽莎白认为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城市里的教育资源很好,而一些偏远地区,虽然孩子很聪明、勤奋,但由于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就没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坦言,这也是她放弃在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执教的原因,因为儋州校区的学生更需要外教老师。
伊丽莎白建议学校与社会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可以更加多元化。她说,知识的多少不代表德行的高低,有些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不代表他就会善良,相反,没接受过教育也不意味着品行低下,教育应是教授知识与培育德行相结合。
从2006年开始,伊丽莎白就走遍了海南的山山水水,勤劳淳朴的乡民、浪漫的椰风海韵,无不让她沉醉其中,来自美国密苏里州的她常以老海南人自居,在儋州免费教当地小孩学英语,在微信群里向外国人分享海南生活,早已将海南视为她的第二故乡。
她成了“海南通”。
3月18日下午,记者如约在海口见到伊丽莎白,她的住所位于海口市白沙门公园旁边,四周绿意盎然,她平时在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工作,周末才回海口。虽然每周只住两天,海口的房间却布置得颇为雅致,许多中国字画作品与海南民俗工艺品,无声地诉说着主人与海南的缘分。
美国密苏里州与中国唐山市系友好城市,基于两个城市的友好交流,2004年,伊丽莎白被派到河北理工大学(现为河北联合大学)教英语。来之前,中国对她而言只是地图上的“金鸡”,怀着有点忐忑又有点激动的心情,她来到了中国,并逐渐爱上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
“只有来到这个国家,了解当地的生活,才能明白中国迷人之处的万分之一。”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伊丽莎白来到了海南博鳌,这个与家乡相隔半个地球的遥远海岛,让她感受到了家乡般的亲切与温暖,内心的共鸣让来自异乡的伊丽莎白决定留下来。
“虽然密苏里州位于美国中部,那里没有大海、沙滩、水牛和椰子树,但有着和海南岛相似的纯朴民风。”12年来,尽管所学汉语有限,伊丽莎白还是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海南,学着像当地人一样生活,收集各种有关海南的信息与物品,成了别人眼中的“海南通”。
带着西瓜去当地人家聊天。
从家门口那一对小巧玲珑的石狮,到客厅里摇曳着民族风的座灯,再到手工编织的各类器物,左侧厚重的中式柜台上摆放着蒲扇、珊瑚贝类、海捞沉物等不一而足,不宽的客厅里,摆满了伊丽莎白从各处淘来的“宝贝”。
“这是黎族朋友送我的捕鼠夹,海南省博物馆也有相似展品。”每件物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伊丽莎白一边向记者展示这件她最喜欢的弓形捕鼠夹,一边很自豪地做介绍。“当我拿给一位德国工程师朋友看时,他对黎族工艺展现的智慧赞不绝口。”
伊丽莎白在海南岛感受到一种爱的治愈力量,她想把这份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2008年,她在博鳌开了一家民宿,接待来自英语国家的客人。这家民宿在当地小有名气,人们常常看到伊丽莎白带着外国客人周游海南,积极参加海南的各项志愿活动,关心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
“我买个西瓜就能去他们家聊天喝茶。”虽然语言不通,但因为“用心对话”,感情可以互通,凭着手势,伊丽莎白与当地老百姓相处融洽。2013年离开博鳌后,她依然与当地居民保持联系,常常在微信朋友圈点赞互动。
与儋州有心灵共振。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东坡诗句。如果伊丽莎白能读懂古诗,她一定视东坡为知己。她说,来海南的12年里,前10年的足迹遍布东海岸,2年前第一次去儋州,看到成片成片的凤凰花,一下子被儋州的静谧与闲适所打动,便放弃在海口工作的机会,宁愿两地奔波,也要在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教授英语。
周一到周五的清晨,伊丽莎白不是被闹钟叫醒,而是窗外的鸡鸣声飞进她的梦乡。“要睁开眼时,我真以为回到了童年,我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这里连空气都是轻的,又有点微微的凉,抬头看看云,心立刻就静了。”
“如果说海南带给我的感觉是家乡的温馨,那儋州就完全可以标注成我的家,它有湖泊和绿地,人们平时劳作,周末钓着鱼,谈着天,和我成长的地方一模一样。”伊丽莎白笑称她与儋州有某种心灵共振,喜欢教这里的学生与孩子学英语。
她认为儋州的孩子很朴实,不浮躁,有着更大的热情和好奇心去学习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伊丽莎白非常注重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学生都非常优秀,只是会有些羞怯,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不同,而作为教师,应该拥抱他们的不同,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千篇一律并不是美的标准。”
“学习外语不是丢弃自己的根,而是为了更好地将自己优秀的东西表达出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伊丽莎白很喜欢中国文化,尤其喜欢庄子的《逍遥游》。虽然她教中国孩子学英语,却常常强调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在海南每天都是新鲜的。
在海南的12年,伊丽莎白常常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她不住地感慨海南的变化。“太快了,一切都在变化,每天生活里都有不同的惊喜,最惊奇的是人们的适应速度如此之快,不到一个星期,就能接受新事物,将新事物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
“海南的公共交通非常非常非常方便,我可以去我想去的所有地方。”伊丽莎白连用了三个非常来表达她的满意。“海南的城市规划越来越合理,基础设施也越来越便利。在美国,有些地方是不通火车和公共汽车的,去乡下很不方便,多数人只能选择自驾。”
“在海南,只要一个手机,就能去任何地方,买任何东西,甚至农贸市场卖水果蔬菜的阿叔也会用微信收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让伊丽莎白称奇,她表示微信已经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个APP就可以集交流、支付、获取信息于一体,甚至还有语言翻译功能,像是一个大的朋友社群,可以实现许多生活诉求。”
为了方便来海口的外国人,伊丽莎白因时制宜地建立微信群,在群里介绍她多年以来在海南的生活经验,为初来海南的外国人分享吃住、出行、医疗等攻略。“在海南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伊丽莎白说,海南日新月异的变化让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希望未来一直可以留在海南,感受海南的发展与变化。
(本文原刊载于2018年3月26日《海南日报》,收入本书时标题和内文均有所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