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鹏 张仲攀
1942年9月,谭兵出生在重庆市开县县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中。他的父亲没有固定的工作,通常是在街上帮别人打零工赚点钱养家糊口,母亲也偶尔出去给别人家带小孩来补贴家用。有时到了“淡季”,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也没有孩子需要带时,往往一家人的生活就会艰难许多,饿着肚子睡觉也是常有的事儿,零食玩具在谭兵的童年回忆里更是想都不敢想。
尽管如此,谭兵的父母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对谭兵的教育,他们自己没有上过学、没有念过书,结果苦了一辈子,但他们很清楚,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孩子苦一辈子。于是,就在同龄的孩子早已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补贴家用的时候,谭兵的父母牙一咬,将他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积蓄都给谭兵交了学费,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里读书学习。在开县上学期间,他的父母也经常给他讲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作为谭兵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谭兵的父母教给了他太多太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而这些对他未来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深远而又重大的影响。
事实证明,谭兵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在学校里他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求知的欲望,就单单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谭兵也总能比别的同学更快地背诵下来。他在班级中常常名列前茅,无数次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里的高中,在那样一个连初中生都少的可怜的年代里,能考上高中已然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可就是在读高中的时候,谭兵也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分科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父母从小对他的文化熏陶,他选择了自己更有兴趣的文科。日复一日、辛苦而繁重高中学习非但没有压垮他瘦弱的肩膀,反而磨练了他非凡的意志,锻造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的努力让他受到命运的青睐,他成为当时整个开县唯一一个考上北京大学农村孩子。
上大学之前,因为学费不够,他一个人步行了二十八里路去亲戚家借钱,好不容易凑齐了学费,家里却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钱让他当生活费。谭兵出发的时候背着一个大麻袋,麻袋里除了几本破旧的课本,剩下的就都是他母亲为他叠地整整齐齐的旧衣服了,这就是谭兵去北大上学时的全部行李。家里本来就不富裕,现在自己又在外读书,谭兵只得靠努力学习获得来的奖学金和课余之间打打零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大学期间他几乎很少和家里人要钱,尽管打工会占用一部分他学习的时间,但他还是节约出很多零散的时间用来学习,以至于他比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成绩更优异。
1967年,谭兵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次年,为了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谭兵到沈阳军区炮兵第33师农场进行劳动锻炼,在这里,除了积极投入火热的劳动生产,谭兵把剩余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用来读书学习,有时候,他经常是通宵达旦地阅读与法律有关的书籍。
1969年,劳动锻炼结束之后,谭兵被分配到沈阳市第105中学,在此期间,由于他努力工作,还一度被评为沈阳市“五好教师”。1972年他执教于成都市四川齿轮厂子弟中学。1979年政府安排高级人才就业,当时摆在谭兵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成都当法官,另一个是去西南政法大学当老师。出于对法学事业深深地热爱,也为了能继续进行法学研究,他几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去当待遇和条件更好的的法官。于是,1979年他便执教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为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没过几年的时间他就被破格提升为教授。1993年由于他对诉讼法学的巨大贡献,他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收到了海南大学的邀请函,邀请他去海南大学进行法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当时正值海南建设特区特殊时期,海南的发展亟需需要像谭兵教授这样的人才。谭兵教授本着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建设琼崖的伟大情怀,他毅然选择来当时仅是一个二本院校而且连硕士点都没有的海南大学执教。但是这个决定在当时却遭到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极力反对。出于防止人才流失的目的,西南政法大学的校长坚持不放谭兵教授离开,一度因此两人的关系闹得很僵。甚至到最后谭兵教授的档案在他来到海南大学之后也都没能从西南政法大学里调出来。1994年,谭兵教授正式来到海南大学法学院任教。当时的海南大学法学院连他在内,仅仅只有两名教授,在他来到海南大学的次年便被任命为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
1998年以前海南全省省属高校中尚无一个硕士点,不能培养研究生,这既制约了海南大学的发展,也与大特区的地位也极不相称。1997年6月,为了早日实现硕士点零的突破,提升学校的地位和影响,海南大学启动了八大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工程,谭兵教授被确定为其中之一的诉讼法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此后,谭兵教授带领本学科全体成员,狠抓学科建设,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98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诉讼法学科在省属高校中第一个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实现了海南大学和海南省省属高校硕士点零的突破。这不仅是法学院第一个硕士点,也是海南大学第一个硕士点,这对于海南大学来说,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笔。
为了表彰谭兵教授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1998年9月海南大学给谭兵教授记功奖励,并发给他1万元奖金。谭兵教授将这1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特大洪涝灾区人民,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1999年9月,省教育厅将海南大学的诉讼法学科确定为我省首批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2000年1月聘任谭兵教授为该学科的责任教授,并对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评估标准。诉讼法学科在谭兵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学校和省教育厅对重点学科组织的年度检查评估中,诉讼法学科每次均获得好评。
谭兵教授所带给我们的,远不止如此。在他任内,引进教授和副教授各2人,另有5人晋升为教授、12人晋升为副教授;法学院不但建成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一门省级重点课程,还获得4个硕士点,占海大13个硕士点的近三分之一;在全国设有法律专业的近300所院校中,海南大学法学院是39所具有权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法学院校之一。
谭兵教授殚精竭虑于海大法学院的发展,使得法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海南大学法学院在全国法学教育领域的主流地位。“明法、修德、尚义、笃行”,这是谭兵担任法学院院长时制定的院训。谭兵说:“要求别人干的事,我首先要去做,而且要做好。”
据谭老的儿子回忆,谭兵教授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儿就是伏案写作,尤其是在准备申报硕士点时准备材料,他常常到了凌晨两三点,屋子里也总是灯火通明。谭老对海大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海南大学法学院更是他看着长大的,就像母亲对孩子的感情一样。他总是默默付出,海南大学的法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他便带队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去挖人才,有可挖掘的人才就一个一个谈,法学教学团队教学质量不过关,他便给各位老师开会,讲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2000年,谭老由于长时间的劳累,竟然积劳成疾,谭老的右眼就因为黄斑裂孔做手术失败而失明,自那时起,他便只能用一只眼睛工作。此时,他已58岁,这对于一位老人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折磨,在眼球胀痛时,他用手指按一会儿又继续工作,有时甚至一边按着一边工作,但病痛怎么能抵挡住他对知识的向往?日复一日的劳作虽然痛苦但却乐在其中。2005年初,他所主编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这是全国同类课程中的首门国家精品课程,也是海南省当时惟一一门本科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1月,在海南大学决定将诉讼法学科等5个学科列为申报博士点的第一批重点建设学科后,谭兵投入大量精力,组织《海南大学诉讼法学文丛》共9本著作出版,为海南大学诉讼法学科申报博士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98年,谭兵教授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并担任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后,开始关注海南的依法治省问题。当年4月,在省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他第一次提交了关于召开依法治省专门会议的提案,但收效甚微。同年11月,省政协召开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座谈会,谭兵教授抓住时机向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以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为指导,加快海南依法治省的步伐”的长达8000字的发言稿,呼吁尽快启动海南依法治省工作。省政协办公厅将谭兵教授的这份发言稿连同他在省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的提案送到省政府,但未能引起重视。此后,谭兵教授带领本学科第一届4名硕士研究生深入我省公、检、法系统,调查政法干部队伍建设和执法情况,并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谭兵教授在该报告中指出,大家一方面很重视依法治省,另一方面还不适应依法治省的要求,因此依法治省工作亟待展开。谭兵教授将该调查报告呈送有关部门,但未获明确答复。1999年2月,在省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上,谭兵教授又提交了一份内容大体相同的提案。并作大会发言,再次呼吁尽快全面启动依法治省工作。当月适逢召开全省立法工作会议,应邀参加会议的谭兵教授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信田递交了一封希望尽快启动我省依法治省工作的信,并附上他在省政协的两次提案以及有关依法治省的大会发言材料和调查报告,终于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此后我省依法治省的步伐明显加快。自1999年起,省人大召开一系列会议,讨论依法治省问题。2000年1月26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实现了谭兵教授为此付出三年努力的愿望。
谭兵教授没有将法学的教育和研究局限于象牙塔内,而是通过各种形式将他对现代法律的理解传导到法律的具体职能部门,创造学生与社会法律部门的互动交流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术与法律实践的交汇与融合。
1992年,海口曾发生一起“震惊海南的杀人焚尸案”,1998年8月下旬,本案二审期间,时任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的谭兵教授,带领学校师生旁听了庭审全程,随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该案的判决,主要依据是被告的口供,没有物证。侦查阶段不应该出现的一些事情,例如重要的物证被丢掉了,就已无法认定被告陈满杀人焚尸。此案应依据《刑事诉讼法刑讼法》第162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谭兵教授面对法律的实质过程偏离法治程序的行为,坚持了一种独立不移的正直立场,他维护法律,秉持法律良知的态度可见一斑。
谭兵教授是一位卓越的法学家,强调现代中国以法治国的理念,同时也是一个深具传统士人精神的君子,强调个人的德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正相关性,或许正因为此,他认为培养法学工作者不能只注重法律的技艺,应该同时注意法学人的人格与灵魂的塑造,毕竟法律是社会最后一道防线。
谭老的一生是耕耘的一生,对法学的热爱,他对海大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他一生的主旋律。他在海南的10多年,从没回过开县老家,他总说没时间,但谁又能想到,他对学生们却从来不吝惜自己的时间。逢年过节,他总会带贫困学生来自己家里吃一顿重庆火锅,他像慈父一般关怀备至,在当时海南生活情况比较差的境况下捐出自己的奖金给家庭贫困的学生,并且与时任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教授联合设立了“谭兵、谭世贵”奖学金,虽然对学生如此“大手大脚”,但他却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散步,平常的开销总是能省就省。在学术上,他又是一位严师。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相当的严格,学生的一篇论文,不要说是学术理论上的错误,就连“的、地、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也是非纠正不可,甚至有一次学生害怕论文不过关,竟然托关系到了谭老的儿子那里,然而谭兵仍旧不为所动,该怎样还是怎样,必须按照规则办事,就连谭老的儿子都说自己对父亲的第一印象就是严格。他对自己要求也十分严格。为完成一项课题、一本教材或是修改学生的一篇论文,他总是广泛收集和反复查实资料,核对出处,反复推敲修改,力求准确、简练、清晰。
谭兵教授一生桃李成荫,培养的弟子遍布中国。他的学生崔伟,曾任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他这样评价谭老:“治学与为人怎可两分?古人所谓貌俨性温的君子、行健自强的君子、奉公唯谨的君子、立德立言立功的君子、贫贱富贵威武皆不能征服的君子,我以为说的就是先生这样的师长。”西南政法大学《校友风采录》写道:“他的严格和认真,叫学生既畏且敬,畏而更敬。”
谭兵教授一生政治坚定,奉公唯谨;谦虚谨慎,不懈进取。谭兵教授常说:“做人与做事密不可分,要会做事必先学会做人,大凡事业成功者亦常常是人品优秀者。”2005年3月,谭兵教授领导的海南大学《民事诉讼法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他将学校奖励给自己的5万元人民币全部捐出,在法学院设立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学生的优秀科研成果。同时,他还将法学院奖励给他的1万元人民币当场全部捐出,资助法学院的1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在此之前的1998年6月,他曾将学校因其牵头成功申报海南大学诉讼法学硕士点而奖励给他的1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我国南方洪水灾区群众。
谭兵教授走了,但他却留给了无数海大学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精神财富,我们将继续将秉承先生的遗志,戮力同心,开拓进取,为海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