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欢迎访问海南大学

首页 校园文化 海大精神 口述历史 正文
校园文化
不当厅长当教授:张本
发布时间:2024/05/25 点击数:次

陈佳 陈彩霞

张本教授是海南大学海洋学院首任院长,他率先提出海南大学建立“211工程大学”的建议,并在推进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率先提出“海洋强省”和“生态省”的新观点,这成为海南省国土整治的指导方针,并产生了显著的效益;他完成了攻克氨法合成亚磷酸三甲酯、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本出生在医生世家,本想子承父业的他却因为父亲在国民党当过军医的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到上海第一医学院学医,而是进入到浙江农业大学舟山养殖学院水产养殖专业。随遇而安的他没有因此懈怠,而是安心学习,专心致志搞科研,这一搞,就是一辈子。

1964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西临川县农业局水产技术指导站工作,在此期间,他在水产界最高学术刊物《水产学报》上,发表了他的独著《鲩、鲢鱼种摄食强度变化的一些规律》和《评估鱼种质量的方法》的论文,其作为重要文献,载入水产养殖学经典著作《中国池塘养鱼学》和大学教科书。对鱼颇感兴趣的他,还自学了俄语,并将《鱼类外部形态结构的研究》和《淡水养鱼的理论基础》俄语译稿出来。网布环道鱼苗孵化器,就是现在广泛应用的鱼苗环道孵化器的雏形也是由他发明的。

1972年,临川县人事部门安排张老去搞农药,张老是一个做事十分认真的人,一旦领导有安排,他就会尽十分的努力去完成。1977-1978年,张本带领攻关组成员经过330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氨法一步合成亚磷酸三甲酯技术,张教授说当时国家还没有搞到亚磷酸三甲酯的克氨法,本来打算买瑞士的专利,但是却要两千万瑞士法郎,而且合成原料,全部要从瑞士进口。苛刻的谈判条件,让他暗下决心攻克难关,不顾自己身患严重皮肤病,频繁接触着多种有毒原料。

对于研究的过程,张老回忆起当时的研究过程说:“办法看起来很简单,化工上一般加料是滴料,就是这样流下去的,流下去它反应就很快,反应的环境就产生了酸性的东西,所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减少这个反应的速度,把这个流速搞小,小到什么程度,小到喷雾的程度,雾一样的去反应就很缓慢,这样它反应的环境就差不多中性的环境,它产生的产物就是我们需要的,在酸性环境下它就产生不了,就会产生其它东西我们不需要的,这样这个技术就产生了突破。所以说有些东西说起来奥妙很深,其实真正说出来一文不值,就是一张窗户纸,发明创造不是那么很奥妙的东西,只要你去研究,找到窍门就会有突破,甚至重大突破。像这样的技术,那些本专业出身的人是想不到的,而我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终于取得了成功,所以专业需要互补,需要交叉,提倡发展边缘科学就是这个道理。我得的两次劳动模范中,其中一次就是因为用克氨法合成亚磷酸三甲酯。”

《中国科技情报》对此作出这样评价,“此项发明为我国乙烯基类高效低残毒农药中间体的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

后来这项成果被有些人觊觎,说张本的专业是水产养殖,做不出这样的发明,幸亏实验记录详细写明了张本参加实验的次数,这才让这些有心人哑口无言。这件事后,让张本长了个教训,他说:“搞科研,记录要很详细,每走一步都有记录,做的任何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那就好了,这样人家想抢你的成果也抢不走了。”

1979年因为工作安排,张老回到了南昌,跟随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科学考察队的一批科学家考察吉泰盆地,担任水产组组长。和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专家一起,学习到许多地学知识,开始入门国土整治科学。经过江西全省的考察,最后到了鄱阳湖,由此产生了鄱阳湖开发和治理的灵感。1981年他开始主持《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提出了驯服“五河”,调控湖水,协调鄱阳湖与长江关系的“山江湖”区域整治方案。全省组织了600多位科技人员对鄱阳湖及湖区进行了长达8年的全面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摸清了鄱阳湖区域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建立了一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的样板,提出了一整套国土整治方案,所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仅试点上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到1.06亿元(1988年价)。国家科委主持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认为这“是一项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很高的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张本是第一完成人。此外,他主编出版的88万字大型专著《鄱阳湖研究》,至今仍是湖泊区域整治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专著,是湖泊区域整治学开拓性成果。这部专著首次以湖泊—流域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综合整治的观点,对鄱阳湖区域国土整治进行系统研究,并建立了“山江湖”湖泊—河流—流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是我国第一部最全面系统的湖泊区域整治学专著,是开拓性的奠基之作,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著名学者、国土经济学的倡导者于光远为书作序,并以《详尽的研究报告是科学决策的必要依据——〈鄱阳湖研究〉序》为题发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上,称“这部巨著”是“对某个大流域进行国土经济学研究的科学著作”。《鄱阳湖研究》成果已被相关文献大量引用,社会评价相当高。

在鄱阳湖考察研究的八年中,张本大多数时间是在鄱阳湖上。尽管医生吩咐他那样的皮肤病患者是不能晒太阳的,但他却只戴着草帽穿着长袖衫就出发了。大型考察活动是开着渔政大船去,条件比较好,但是他绝大部分时间是开着渔民用的只有3匹马力的小船去,吃住都在船上,和他的得力助手陈国华一起,带着地图,由一位鄱阳湖的老渔民引路,跑遍鄱阳湖的每个湖汊,深入到每个角落。三个人挤在不到一米宽的船舱中睡觉,清早起来腰酸背疼。有时在湖中的小岛上过夜,吃饭时苍蝇黑压压的一片,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南昌的夏天是个大火炉,气温高达38、40度,《鄱阳湖研究》撰稿、统稿、定稿赶时间,那时哪有空调,怕汗水会浸湿稿件,手下就填一叠牛皮纸。然而,当取得了大量考察数据,治理示范成功,提出一项又一项重大建议被政府采纳时,就感到很欣慰快乐,他说,人生就是从苦中取乐,才有成就感,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

鄱阳湖研究成果,将张本推向了人生的一个高峰。他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被推选为省人大主席团成员、五届全国青联委员、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1年提拔为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任江西省政府鄱阳湖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和总工程师,1983-1990年担任江西省科学院副院长,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技术人员走上了副厅级科技领导岗位。

后来账本就来到了海南大学。

张老来到海南大学,成为海洋学院院长的过程很有趣。因为是浙江温州人,所以从小喜欢海,家里吃的都是海鲜。虽然张老在江西工作,也是研究水,但海货少了,就留恋海,所以海南一改革开放办特区,他就很高兴地来了,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辞掉行政职务。张老从江西来的时候是科学院的副院长,江西科学院是正厅级党委,因此张老到海南来的时候就是副厅级了,海南省委就派人来找他谈话,要他来当海南省水产局的局长兼党委书记,组织部长后来又找他谈了三次,最后就说:“你是共产党员,要服从组织的领导啊。”张老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提出三点要求,第一个要求,张老仍然兼海南大学的教授,第二个要求,给学院50名的引进科技人才的指标,为了从外省引进一批科技人才,把海南的水产业搞上去,第三点要求,副局长的人由张老提名,还有一个要求是如果不当局长了就要回海南大学当教授。这第三点要求有违组织原则,是根本不可能答应的,张本以此为借口,成功地来到了海南大学。

2002年,海南大学成立海洋学院,当时海大校长许祥源认为只有张本有能力将海洋学院带动起来,于是60岁的张本,重回领导岗位,担任海洋学院首任院长,2003年他卸去院长职务,学校为表彰他的杰出功绩,特聘他为终身荣誉院长。

张本为建设海洋学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海洋方面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就是海洋学院为主。张本带领一批优秀的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如在国内首次报导取得点带石斑鱼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完成了该鱼的性转化诱导技术、人工繁殖技术、人工育苗技术及部分生物学基础研究。继而进行点带石斑鱼人工繁育各技术环节的组装、配套研究,将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推向产业化,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碎屑食物链”为基础的点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属于国内外首创,为海南的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海南省人工繁育的石斑鱼苗种逐渐代替了天然苗种,不仅推动了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还有效地保护了石斑鱼自然资源。通过对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研究,使海南省的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步入我国先进行列。

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会为自己的学生定位研究方向,会给他们项目启动的经费。虽然自己的经费不多,但也会全部拨给学生做研究,因为张本的名声,同时也因为他对人才的爱惜,许多人才慕名前来,海水鱼类人工繁殖专业自1988年成立至今的20年间,引进的30来位专业人才除一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和一人考上博士外,无一人调离,培养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年轻化的科研教学力量。

张本教授特别提到了罗素兰——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当时他提出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新研究方向,请了罗素兰去做,并给她经费,帮助她启动课题,结出了硕果。如今已经完成国家转基因专项科研任务,还完成了“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上研究芋螺毒素顶级专家联手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排名前十名的学术刊物上,引起国际医药界关注,将它开发成临床药物,每克价值可达十几万美元。罗素兰教授因而2006年被选拔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2008年被选拔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光荣称号。但是他对罗素兰的要求远远不止于此,他目前正在鼓励罗素兰实现芋螺毒素的产业化,把它用在人的医疗上面。在张本看来,任何研究都是为发展生产服务的,都为我们国民经济的积累,发表论文不是目的,发表论文只是研究生产实践工作的总结。

海南大学之所以能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张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教师节前夕,张本联合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著名教授郑学勤向海南省委提出了“关于合并海南大学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建设‘211’工程大学的建议”,211建设要求高校要有博士点,可当时海南大学刚成立不久,没有博士点和国家级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科研实力不够,而拥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却因不是综合性的大学,也难跨“211”门槛。于是,根据当时李岚清副总理提出的高校之间要合并,要增强,创造优势的提倡,张本便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将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海南医学院三校合并,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创建海南省“双高基地”,“一省两部”共建“211工程”大学。这样一来把海南两所最好的大学和两个国家级、在国内外最具影响的研究院的优势进行整合,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基地,其起点高、基础好,既涵盖自然科学,又涵盖社会科学,学科综合面十分广,极其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别有利于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也极其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二是将海南大学与海南医学院合并,实现教育部与海南省共建海南大学,推进“211工程”大学建设。为了完成省属国家级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任务,张本还提出了两个两步走的建议,第一个两步走:一是增加建设资金投入,增加学校的博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提高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力度;二是2011年-2020年,形成“热带、海洋、生态”的办学特点,增设作为综合大学基础的文理科专业,建成一所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的国内一流、东南亚知名的大学。第二个两步走,第一步是“两校一院”(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和合并;第二步是在适当的时候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进入,形成“三校二院”统筹发展的格局。这个建议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并组建了可行性研究课题组,2007年经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农业部批准,实现了两校实质性合并,省部共建“211工程”大学。

张教授还提出了海南建设生态省的战略,这一战略关系海南全省的未来。刚来海南时,张老到海南周边考察了一次,那时候考察也没什么汽车,都是走路的多,看海南环境这么好,由于他在江西就是搞生态系统的,于是就在这方面开始了思考。海南就是一个海岛,周围都是这么大的海洋,而且海洋深度很深,这种环境里面,一个海洋资源很丰富,再一个,海岛的环境肯定很好,所以一来就提出了建设海南强省的这个主意,而真正形成理论是96年前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办的《世界发展动态》,约张老写一篇海洋方面的文章,在文章中张本提出了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海岛环境优美、海防坚固四个方面的海洋强省定义。到十八大的时候,这四个观点恰好切合于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

建设生态省的概念,是受到于光远的启发,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起草人之一,是一个生态经济学家,他很早就提出来建设生态村、生态市的主张。于光远对张本很好,张本的《鄱阳湖研究》,就是他给写的序,这个序的副标题,就指出研究成果必须应用到生产实际上去,之后又发表到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对张老的鄱阳湖研究成果获奖起了很大的作用,评上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件事对张本影响极大。由于有于光远观点的影响,到海南来以后,看到了海南岛本身是一个陆地,又处于热带,生态上是有一个熵值的,而周边海洋环绕,海洋起了很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就发现了海南岛的生态离不开海洋,必须把海洋、陆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就此提出了生态省的概念。生态省概念的内涵是生态经济省,发表的文章就有一个副标题,叫经济建设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协调。

张教授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贡献也不容小觑,在2014年,写了一个建议,那个时候想的比较小,就是把三亚建成一个旅游型的自由贸易港,这个建议被登在了社科联的刊物上,有一个副省长看了,作了批示,还奖了张老200块钱。张老估计,海南最早提出的自由贸易港的想法应该是他自己首先提出的。之所以提出这个,是因为国家有一个舟山新区,14年,浙江海洋大学,张老的母校邀请他回去对浙江省的改革开放提意见,那个时候就提出了舟山要搞自由贸易区。从浙江回来后,张老想浙江可以搞自由贸易港,海南为什么不能呢,就结合海南的国际旅游岛概念,认为海南应该在旅游方面搞自由贸易区,所以就写了这么一个建议。

张本对工作十分负责,总是超额完成任务,他一生奋斗在科研前线,因为对科研的热爱以及对工作,对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一辈子兢兢业业的工作,从无怨言,即使是退休后,仍旧忙于海南省的科研项目、海南各个县市有关的规划、一些战略研究等等。连他老伴也总是抱怨他没有一点个人的休息时间。 2017年12月,张本还就关于抢救国家蓝色粮仓南繁基地的问题向海南省省长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保住位于陵水的我国唯一的一个水产南方基地。这个建议受到了省长的高度重视,省海洋与渔业厅、省林业厅派相关工作人员前往陵水县新村港调研。张本自己说:“为政府献计献策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其价值决不亚于一、二项科技成果,所以我积极参加政府的决策咨询活动。这些工作虽然很累,财政紧缺没有经费支撑,但我觉得很值得做,很有意义。当建议被省委和省政府采纳了,付诸实施后取得了效益,就是对建议者最好的奖赏。”

现在张教授在忙,忙于各项各类研究,同时也很注意保养自己,坚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原则,每天凌晨4点起床,把自己清早吃的东西配好,然后出去走路、游泳、骑自行车,下午有肌肉锻炼,举哑铃半小时,吃完饭后再出去散步40分钟。张老十分自豪地说,来海南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住过院,身体指标全部正常。

张老好像没什么业余爱好,基本上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研究、写文章、写书中,一有空不是读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写各种各样的东西。张教授预计在今年七月份就不做什么的研究工作了,想将时间留给自己,去享受生活。

对于学生的科研工作,张老也充满着期望,他说:“这个就涉及你们自己的事情了,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要阅读这个学科里的大量的资料,特别是发表在重要刊物上的,不是一些抄来抄去的东西,然后从中吸取自己有兴趣的东西,然后再去研究,要分析你的课题将来做出来了,在这个领域,在这个社会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要阅读大量政策性的东西,所以要注意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每天关注国内外的各种消息,国家支持的东西要掌握,国家不支持的研究出来也没什么用,还有国际上的一个动向要掌握,这些你都掌握了,你选择的题目可能就有非常大的前景。科研最重要的就是选题,选题和人的兴趣有很大关系,以前的年代是叫科研工作者去搞什么就得去搞,现在的自由度就很大了,自己要感兴趣的东西,你没有感兴趣的东西,硬去搞搞不出来的,不容易突破了,自己要有兴趣有灵感,所谓灵感,就得博览群书,你知识面得很广,一看到就知道这个是有窍门的,这个靠平时的知识积累。”

今年是海南大学建校60周年,张教授有无数的感慨,他说,海南大学现在已经开始创造双一流的大学了,希望海南大学要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双一流学校,具体的就是加大科研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才不愧于世界一流学科这个称号,也祝海南大学越来越好!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