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霞
黄朝豪1963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正当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不怕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国家号召高校毕业生,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黄朝豪志愿到地处海南岛儋州最艰苦的华南热作两院工作。当时,两院处于边远落后的农村环境,四周被农村包围,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科教人员住房条件很差,几个青年科教人员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里,还有的同志住茅草房。在迁所建院初期,国家经济困难,粮、油、肉类及必需日用品短缺,供应紧张,每人每月十九斤大米,有时还搭配蕃薯干等杂粮,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两院建设之初,实验研究条件较差,仪器设备、药品等短缺,物资供应紧张,科研工作遇到不少困难。加上每年夏秋季节,常遇到强台风的袭击,茅草住房被吹倒,做试验用的橡胶树被刮倒。有些研究结果,被毁于一旦,科研人员非常痛心!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有些人思想产生动摇,想离开这里。就在此时,周恩来总理来两院视察,关怀安慰科研人员,鼓励大家,为了发展橡胶事业,要克服各种困难,扎根宝岛。大家受到极大的鼓舞,并表示积极的响应周总理的号召,决心“儋州立业,宝岛生根”,排除万难,要为大力发展我国天然橡胶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终身。
黄朝豪在这个背景下来到两院,参加橡胶树白粉病课题组工作,主要从事橡胶白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
橡胶白粉病是橡胶树三大病害之一(即白粉病、割面条溃疡病、根病),并名列首位。当时橡胶树在每年早春抽新叶时,常常遇到白粉病严重危害。如果白粉病发生,大流行起来,就会使成千上万亩甚至几十万亩橡胶树大面积落叶,甚至嫩枝条也枯死,被迫推迟割胶时间,影响产量。面对威胁巨大的白粉病,虽然当时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家工作积极性很高,科研人员日以继夜地工作,晚上到实验室学习外语、查资料。坚持开门搞科研,走出实验室到生产第一线去,到基层现场去,搞病害调查,布置试验。
60年代初期,黄朝豪先生几乎每年元旦过后,就和课题组的同志,自带行李和仪器,到海南南部病害最严重的地区去布置试验,试验点选在距三亚几十公里的国营南田农场,长田作业区。
那个时候海南的交通条件较差,海口至三亚每天才开几班客车,路面是泥土路,凹凸不平,车速很慢,从海口至三亚要7-8小时才到。有一次,黄朝豪和一位课题组的同志出差到三亚,在海口买不到座位票,为了赶时间,只好买站票,一路上没有人下车,黄朝豪和其他同志只好一直站了7-8个小时,才到三亚。当时脚都软了,到了三亚时,天已黑了,找不到旅店,由于很累,就在一间小旅店大堂里,放下自带行李过了一夜,第二天才到农场。
第二天一到农场就和当地技术人员、工人同志商量安排布置试验。亲自到橡胶林进行病害调查,整理资料、分析病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对达到防治指标的胶林,安排在早上4-5点钟,天还未亮时,点着汽油灯、打着手电筒照明,到试验点的橡胶园进行喷药防治。喷洒硫磺粉时,刺激眼睛流泪不止,连睡觉都受到影响,很不舒服。机器和农药很重,黄朝豪就和工人同志一起抬,由于晚上天很黑看不见路,有时一不小心,就连人带机摔到施肥坑里,刮破皮肤,鲜血直流。有时还被山蚂蝗叮咬,流血不止,伤口很痒,很难受。
在农场驻点,做试验期间,有一天夜里,突然听到广播响,某工人同志家住的茅草房起火了,叫大家起床赶紧去救火,黄朝豪和其他人听到广播后,立即起床,拿水桶打水赶去现场参加救火。由于当时来了很多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虽然很累,但及时扑灭大火,大家终于放下心来。
每年四月份在海南结束防治试验后,还要赴云南、广西、广东湛江等垦区,对橡胶白粉病进行调查,以了解各地白粉病发生流行情况。根据多年的调查分析,将华南四省(区)划分为三个病害流行区:病害常发区、病害易发区和偶发区。为每年预测预报白粉病是否发生流行,是否需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黄朝豪和其他科研人员还与海南农垦局、广州民航局合作,开展航空防治白粉病试验,曾在海南南部重病区和西部儋州地区,开展大面积航空防治白粉病试验。黄朝豪亲自带领植保专业、高年级学生参加此项试验,参加病情调查及规划航线等。由于当时通信条件、手段很差,无法用信号指导防治。只好组织学生,手拿红旗及用柴草点火,指引飞机喷粉作业。每喷完一次,又往下航线奔跑打讯号,大家都很累。此项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防效好,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大面积控制病情,收到良好效果,获得生产单位的肯定,获国家科委、农委科技推广奖。
1969年底,两院广大科教人员、机关干部、纷纷下放到橡胶垦区各农场,进行劳动锻炼,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黄老被分到八一农场(部队农场)的一个最边远、人烟稀少的新连队。到了农场后,和工人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住茅草房,环境、生活条件很艰苦。当时兵团提出,要大力发展橡胶,动员大开荒、大开发,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当时八一农场也来了一批广州知青下放劳动。黄朝豪和其他人在队领导及工人同志的带领下,上山砍树、清岜、烧岜,开垦荒地,种植橡胶,经常组织大会战。每天起早摸黑,早出晚归,中午没休息,在工地吃午饭。稍微休息后,又继续干,每天每人要种二、三百株橡胶苗,直到天黑才能回家。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累得晚上睡觉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生产事故,造成了人员牺牲。
有一天,由一位退伍兵老工人同志,带领下放干部和几位广州知青,上山炸树头。老工人负责在树头一旁挖洞、放炸药,黄朝豪和广州知青负责点火,每人负责几个炮眼的导火索,点完后,大家往同一方向跑。当跑到约100米远处时,听到一声声巨响,突然从头顶上飞来一个大树头,不幸打到一位广州知青头上,他立即倒下。大家赶紧把他抬走,抬回连队卫生所抢救,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了。大家十分悲痛,这位知青年仅17岁,就把他的宝贵生命,献给了祖国发展橡胶的伟大事业。
黄老在下放劳动期间,除开荒种橡胶外还做过种菜、放牛,当小学教师等工作。下放一年来和工人同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建立了深厚阶级感情,在他们身上学习到许多东西。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橡胶事业,不怕艰苦,不怕流血牺牲,为发展我国橡胶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一年后,因工作需要,黄老被提前调回两院,接受新的任务,在离开告别时,感到依依不舍,而暗暗地流下了眼泪。
那个时候由于大中专学校停止招生,技术人才断层,青黄不接,各行各业都大量缺乏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别的技术人才。就在这时,上级批示,由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兵团热作学校。兵团决定在热作两院基础上成立兵团热作学校。尽快为生产单位培养更多实用型的技术人才,为大力发展橡胶生产服务。
黄朝豪先生当时到兵团热校教训部报到,在教训部领导下,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等准备工作。1971年开始从海南、广东等橡胶农场,选派一批生产队长、割胶辅导员、班组长等基层领导骨干到学校进行短期培训。每期半年,共办多期,对学员讲授橡胶栽培知识、如何进行科学管理施肥、割胶、加工及防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经过培训后,大大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对指导橡胶生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收到明显的效果。
接着于1973年,高校开始恢复正常教学工作,为了尽快培养更多技术人才,首先从社会上招收工农兵学员,由原单位在表现好的社会青年和广大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挑选表现好的积极分子,推荐到高校学习。由于没有统一高考,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仅有小学文化水平,有的初中文化,也有部分高中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为了克服部分学生水平低,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教师经常加班加点或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开小灶,补文化课。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开门办学,结合课程内容,经常组织他们到学校附近的农场进行实习,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年寒暑假,学生都回到自己原农场实习,把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中去检验,并将生产中发现的各种未能解决的新问题,带回学校与老师讨论,加以解决。
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和进驻学校的工宣队员,到学生的实习地点,进行巡回辅导。黄老和一位老师及工宣队员,赴云南、贵州等地,看望实习生,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另一方面征求单位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带回学校以便改进教学工作。
以前出差一趟云南、贵州真不容易!从学校坐一天车才到海口,从海口乘飞机到昆明,再从昆明乘坐长途公共汽车到云南西部最边远的与缅甸交界的一个县瑞丽,那里有个农场叫国营瑞丽农场和瑞丽橡胶试验站,有学校的学生在那里实习;途中经过大理、下关、龙陵、保山、德宏等县,整整经过五天五夜的煎熬才到达目的地。他们初次去云南,才亲身体会什么叫云贵高原,什么叫“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云南的地形险要,崇山峻岭,横断山脉一座座山峰挡住去路,汽车都在盘山公路上跑,要坐几个小时,才能翻过一座山。有时从车窗往外看,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一位乘客说,此条路交通事故频繁,他们一行人也亲眼看了一些事故车,翻下深沟里,救不上来,回想起来真后怕。
当学生知道老师要去看望他们时,他们就早早从生产队到场部等待黄朝豪一行人。当学生见到老师时,心情非常激动,很高兴呀!也受到场领导的热情接待,农场领导介绍了农场的生产情况及实习生的工作、生活和实习情况。农场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及学生回场实习的做法给予肯定。认为学校开门办学,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很好。让学生在学校将所学到的知识,再回到生产中去,能帮助解决当前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场领导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将他们的意见带回学校,向领导汇报以改正教学工作。
80年代初期,国家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办经济特区。其中海南成为全国14个沿海城市经济特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由于经过文革10年的动乱之后,科教事业受冲击最大,高校多年停止招生,造成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直至1977年才开始恢复高考,因此,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急需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此时,国家做出重大决策,派出大量人员出国留学深造,攻读学位,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热作两院也紧跟全国形势,向教育部、农业部申请,选派一批毕业生出国留学和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赴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做访问学者,或短期考察访问。黄朝豪正好赶上这个好机会,有幸参加一个由农业部批准的“植物病理”考察代表团,赴美国考察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这次考察访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每位教师本人的研究方向及所教的课程决定的。主要从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原细菌学、植物病毒学及植物寄生性线虫病学等四个方面为考察重点。
黄朝豪和其他科研人员首先到美国加州大学的河边学校,旧金山附近的伯克来大学参观考察。该校植物病理学主任亲自接待,并安排有关教授向黄朝豪他们介绍他的研究工作情况、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及取得的成果,并带黄朝豪他们参观他们的实验室、温室及实验基地(试验农场)等。
实验室的各种大型仪器设备很多,也很先进,药品供应充足,设备很完善,实验条件很好。实验室24小时开放,晚上灯火通明。黄朝豪参观时,看到各国研究生在实验室做试验。在各校参观时,看到中国各地高校派去的留学生,正日以继夜地做研究工作。同时,他们的学术气氛很浓,每周都有1-2次学术讨论会,会上由教授或研究生做学术报告,相互介绍各自的研究进展,相互交流,互相提问,气氛很活跃。
美国很多大学都不一定在大城市,很多是在县城或小镇上,如加州大学河边学校与墨西哥交界,威斯康辛州大学与加拿大接壤。像这些大学都不在大城市,而是在小镇上,但校园环境优美,范围很宽。校园没有围墙,是开放式的校园。考察团还参观了戴维斯大学、纽约州康奈尔大学、佛罗里达州大学等。各大学的情况差异不是很大,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虽然很多大学办在小镇上,但交通很方便,高架桥、立交桥、高速路四通八达。航空方面也很发达,每个县城或设有大学的小镇场都有飞机场。因此,交通非常便利。
他们经过短短两个月的考察访问,收获不小,学习到别人许多有关研究、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了解他们做试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药品等,将对提高国内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回国后,两院植保系植物病理教研室,新开设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原细菌学、植物病毒学和植物寄生性线虫病学等四门课,让高年级学生作为选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黄朝豪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农业部重点课题——“海南香蕉花叶病研究”,获得批准立项。经过几年的研究,弄清海南香蕉花叶病的发生危害情况、传播途径及病原鉴定等方面的问题,为带病种苗脱毒,培养组培苗,提供理论依据。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前身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办学五十多年来,为我国橡胶、热作、加工植保及其他专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发展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老院长何康曾说过一句话“凡有热作处,皆有宝岛人”。确实如此,黄朝豪他们出差到华南各橡胶垦区的农场,都能看到他们学校的毕业生,真是“桃李满天下”,感到很自豪。他们有的当上总局领导、场长、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等。总之,他们已成为橡胶事业中的中坚力量,奋斗在橡胶生产第一线,为发展我国天然橡胶生产默默奉献。
黄朝豪他们老一辈,为祖国的橡胶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身。为国家天然橡胶发展贡献了毕生之力,做出了重大贡献。黄朝豪说,搞了一辈子橡胶植保工作,真正体会到橡胶生产的发展,没有植保工作跟上去,橡胶就发展不起来。胶树发生病虫害,就需要植保人员去防治,保证它的健康,胶树才能长大,才能发展,才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现在我们虽然老了,但还是关心国家橡胶和热作事业的发展及生产情况。老人退休后,经常在小区内的树下坐在一起聊天,关心国内外大事。
老一辈植保专家,经过几十年的艰苦研究,对华南四省(区)橡胶病害的种类,发生流行规律,防治措施等基本搞清,为橡胶生产提供有力保障。黄朝豪说,老一辈都很关心橡胶事业的发展,因为他们已经付出了心血,付出了劳动。现在橡胶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国防工业和其他工业方面没有橡胶是不行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对橡胶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所以要保持一定的种植面积和保有一定的产量。
黄老希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两院的光荣传统和两院老一辈的刻苦钻研精神,严谨的科研态度。要好好向他们学习,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继续把我国的橡胶科研事业进一步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肯定一代比一代强,他们肯定能为祖国橡胶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