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鼓励原创的时代,然而往往我们自以为是原创,其实相去甚远。越强调原创,则越容易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破小我,成大我。作为文化人,应该崇敬经典,不要以一种自以为什么都知道的态度对待经典,不要简单地认为“经典无非就是……”。我们应该打开小我,打破自我的限制,去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识。譬如音乐,对民俗的、古典的、摇滚的等等,都应该有所了解、接触。
人们对自己不相信的东西,很难理解,这是因为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制约。我们的认识体系和教育体系使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
“把经典拍成原创”用来讽刺把自我的意识形态强加到作品里的现象。例如《有人将至》的核心应该放在一种两个人对一起生活的恐惧感上,而不是放在这个人的来上。
主体性的裂缝是针对性格戏剧的,而主体性的空无是针对小丑戏剧的。小丑起源于古代祭祀的牺牲,作为牺牲是没有主体性的。最厉害的小丑是空无,小丑在戏剧里是无主体性,无正常人的喜怒哀乐的。小丑戏剧好似搞一个乾坤大挪移,让人们突然感到人生的可笑之处。在戏剧表演里,有很多小丑摔倒的情景,小丑的这种摔倒暗示着我们这个人类都会有摔倒。
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才能更好地装东西,装下大我。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很多小丑的角色。如《仲夏夜之梦》里的驴子,因此在表演中它不能接受仙后的爱,应该把这种爱反射回去,表现出一种荒诞、可笑;在《哈姆雷特》里,哈姆雷特是一个小丑,是一个空无,所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主体性,在表演时容易带入,因而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事实上,在表演哈姆雷特的相关台词上,我们应该去掉一切关于人的东西,用一个很轻很轻的声音来读;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当朱丽叶要服下毒药时,就好似一个被放在祭台上的牺牲,为了一个更高的目的,将要奉献生命,同时有着世俗的顾虑,因此我们在台词上不应该加入太多的抒情,应该体味其中的犹豫。
花时间系统地去读一个经典,这是很重要的。当系统地读通读透之后,会发现经典其中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贯穿的,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摆脱自我主体性的限制,减少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我们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更好地把握经典。真正搞艺术是需要理性思维的,没有理性思维,光靠感觉、直觉,往往会出错。
在读《哈姆雷特》、《皆大欢喜》、《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我们应该去掉自我的主体性,去掉意识形态,放空,变成一个杯子,才可以装下大我。小丑表演不是机器,而是没有主体性的人。在台词上,我们首先应该快速,每个字用同样的音长,不要拖音;在快速训练之后再来把握其中的层次、情感。因为快速能更好地去掉主体性,去掉我们自身想表达的情绪,更自然地来体味作品人物。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原创,太不经典了。
在传播时代,我们应该对传播的信息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可一听就信,全盘接受。传统的意识形态对我们的毒害很深,我们需要摆脱这种束缚,有更广阔的视角。在对待崇高逻辑和世俗逻辑上,我们要坚持崇高逻辑,想世俗逻辑的问题。
邓老师以大量的生活经历、作品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向我们论述了他独到的见解,同时结合课堂实践让我们的理解力、感受力,表演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的风趣幽默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