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快报>> 正文  
海南大学南海文明大讲堂第二十五讲“佛教对中古政治的影响”成功举办
2024年07月02日 16:49 点击:[]

2024年6月22日下午19:00,在海南大学东坡楼“南冥讲堂”,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青年长江学者孙英刚教授,为来自各个学院的师生和听众做了题为《佛教对中古政治的影响》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海南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海南大学文化旅游协同创新中心、人文学院协办。人文学院历史系系主任管仲乐副教授担任主持。

管仲乐副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孙英刚教授的学术履历,孙英刚教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古史、佛教史、丝绸之路的研究。先后主持国社科青年、重点、重大项目,已出版《神文时代》《犍陀罗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等多部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次受邀在欧美、日本等地科研机构访学和执教。

讲座伊始,孙英刚教授通过他在研究佛教历史时发现的以往研究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忽视了佛教进入中国之前的情况,来引入该讲的讨论地区——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地区)。孙英刚教授认为犍陀罗地区是佛教的飞翔之地。佛教是在恒河流域产生的,在公元前五、六世纪,释迦摩尼传教的主要活动区域是恒河流域。到公元二世纪的上半期,佛教从一个地方性的信仰膨胀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以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为中心的犍陀罗地区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公元前后,佛教在犍陀罗获得了革命性的发展和再造,例如佛像出现、菩萨信仰兴起、救世主理念加入、书写佛经的文本成型、佛传和佛本生故事的增加和再造等变化。在犍陀罗形成的新佛教,是一个更加具有世界主义的思想和信仰系统,对中国和东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英刚教授认为,王朝的合法性不能抛开宗教来讨论,中古时期的一个重要时代特征是佛教带来了新的文化基因。佛教的传入不但重塑了中土的信仰世界,也带来了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对中土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在犍陀罗地区发生了全面的、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被学者称为大乘佛教兴起,取代小乘佛教成为主流。大乘佛教是一种带有帝国性质的意识形态,其核心理念及其核心信仰和信念从追求个人的自我救赎转变为标榜拯救一切众生。

孙英刚教授指出,中古时代,佛教的传入带来了新的文化基因。经过十六国南北朝数百年的融合,到了唐朝时期,不论是其哲学思想、艺术形式、语言的概念词等,都对中国的再造起到了很大作用。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既是神圣的空间,也是公共空间,整个城市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佛教在唐代中晚期后,从主流的学术和政治舞台退出,开始走向世俗化。在近代西方文明东来之前,这次文化交融是中国历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文化再造。中国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文明,而不是一个内缩的保守的文明。正是因为它的开放与包容,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始终屹立在人类文明之林。

讲座的最后,孙英刚教授针对听众关于佛教转轮王和中古政治的关系、中古文献中有关转轮王的影响力是习惯性书写还是真实认识、希腊化因素在犍陀罗地区的佛教转型中的影响、对汉文佛经真伪的判定、中古王朝正统性所依据的理论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