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快报>> 正文  
海南大学南海文明大讲堂第二十二讲“当代人文科学的知识型问题及其他”成功举办
2024年03月20日 16:25 点击:[]

2024310日下午1530,在海南大学东坡楼“南冥讲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张百春教授,为来自各个学院的师生和听众做了题为《当代人文科学的知识型问题及其他》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海南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海南大学文化旅游协同创新中心、人文学院、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协办。社科中心哲学一级学科带头人程志敏教授担任主持。

程志敏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张百春教授令人惊叹的学术成就和获得的诸多荣誉,比如张百春教授对中国的宗教学和外国哲学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曾获得俄罗斯联邦授予的普希金奖章和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等荣誉。

讲座正式开始后,张百春教授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人礼拜天做什么最合理?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的是什么?张教授认为,这些问题虽然很明确,但很难回答清楚。就像人文学科一直想要找到证据证明人总有一些方面不会被机器超越,但就是无法找出来。这是人文学科出了问题。目前,人文学科的现状是混乱的,因为没有使人文学科尤其文史哲规范化的范式或者说知识型。

接着,张百春教授通过分享自己的学术经历引出了“当代人文科学的知识型问题及其他”这一议题的研究缘起:张百春教授从数学学科转向俄罗斯哲学后,致力于翻译舍斯托夫、别尔嘉耶夫等思想家的著作,试图通过翻译他们的著作来研究俄罗斯哲学与文学。但张教授逐渐意识到,这种翻译的研究方式出了问题,除了量的积累,并不能真正解决人文学科的危机。2001年,张教授到莫斯科拜访俄罗斯当代著名哲学家霍鲁日教授,并从霍鲁日那里学到一套独特研究方法,终于解开了自己心中的答案——人文学科的研究需要一套“范式”。

1998年,张百春教授受命写作《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一书,成为公认的东正教研究专家。随后,他开始思考东正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并尝试运用从霍鲁日教授那里学到的另一套范式——灵修的范式——进行研究。在与霍鲁日的交流中,张教授感到自己找到了学术的定向器,并更加坚定学术要有“范式”,否则搞学术就是一种痛苦。他注意到人文学科之间,甚至哲学内部的八大二级学科之间都不注重相互交流,存在着学科壁垒,人文学科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来指导。而人文学科之间的共同范式就是“知识型”。于是,张教授再一次从霍鲁日那里找到了一种范式或者说知识型——协同人学。并认为,有了它,人文科学里的所有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

最后,张百春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讲座结束后,程志敏教授做出总结:首先感谢张百春教授此次高屋建瓴的学术报告,并呼吁同学们:要有问题意识,要破除学科壁垒。对于人文学科的未来,程教授提醒大家,要把人之异于禽兽、它物的地方开发出来并保持住,使人重新成为人。

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记者:马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