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由海南大学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第49期青年学者讲坛顺利开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先文、副院长邵世洋出席,本期讲坛邀请到张丙青副教授主讲“光电催化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及产电”,陈志才副教授主讲“新型氰基/酰亚胺基受体单元在N型高分子半导体材料开发中的应用”,石沐玲副教授主讲“基于功能核酸探针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过程监测”。活动由韦雅庆副教授主持。
太阳能作为地球的“能源之母”,如何高效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储存为化学能已成为各国的研究重点。张丙青从太阳能利用的主要途径、太阳能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引入。她详细介绍了光电催化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NADH、太阳能促进电化学电池产电两方面的研究情况及科研成果,分析了目前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及电能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
高分子半导体材料具有质量轻、柔性、可溶液加工等特点,在柔性电子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陈志才从高分子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程引入,介绍高分子半导体材料的优势,以及其商业化道路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N型高分子半导体材料发展相对滞后。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设计、合成新型的强受体结构单元,并以它们为基础开发新型高效的N型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促进高分子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及其商业化应用。陈老师的报告为师生们解析了高分子半导体材料的前沿研究,并分享了做科研的方法和心路历程,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原生质体技术是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发展无损、快速、可量化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过程监测方法对于基于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和育种具有重大意义。石沐玲从功能核酸材料的特点引入,介绍如何基于不同真菌细胞的结构与组分特性,构建能响应真菌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过程的探针,提出了基于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成像的原生质体再生监测新方法。
科研热点和学科发展成为同学们的重点关切,三位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历和实际案例就现场同学的提问进行解答,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且融洽。
海南大学青年学者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为我校师生搭建课堂外的学术交流平台。欢迎校内学者或团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有意报名的老师请将报名信息“所在院部+姓名或名单团队+拟讲主题+计划开讲年月+联系电话”发送讲坛邮箱hdjt@hainanu.edu.cn),就学术前沿与热点问题开展交流研讨,也欢迎全校师生踊跃参加。 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海南大学青年学者讲坛专题页:https://ha.hainanu.edu.cn/renshi/info/1065/25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