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9点,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一届海南书香节开幕式暨著名作家于丹教授读书报告会”在省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在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省文体厅厅长范晓军、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等领导也宾临现场。
在周文彰部长发表讲话后,百家讲坛著名主讲嘉宾于丹教授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当她为大家作题为“阅读经典,感悟成长”的演讲时,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现场反应十分热烈,并时时响起阵阵激烈的掌声。
本次报告会,大家被于丹教授的精彩演讲深深触动,也让集团党员干部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知识,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和思路,同时对日后的工作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集团党委徐凤莲书记、蒙生儒总经理助理也出席了该报告会。
报告会开幕式现场
什么是阅读经典感受成长?于丹教授说,经典不一定是古文字,不一定要加很多注释让我们去虔敬地朝拜它。重要的是,经典活在我们的生命。海口现在发展很快,那种原生态的碧海蓝天,人的淳朴情爽朗都在。她每一次来到海口,都会欢欣鼓舞。因为这个地方呈现一种人的情怀,和我们对生命的可能性同样是一种经典。
于丹教授说,今天我们有丰富的阅读条件,但是阅读是有质量还是数量?她个人理解的阅读有两种,一种是为知识的阅读,即有用的阅读,如读一本专业、修一份文凭等,这对整个人的职业发展、社会身份的肯定很有必要;另一种是无用的阅读,她喜欢这种为生命成长而阅读的方式。也许现在读的十几页书对明天的求职应聘没有帮助,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许在日后生意失败的某个晚上,脑子里突然有几句诗、一段文字呈现在脑海中,这时候会觉得看似无用的东西,会成为生命的一种支撑。
在讲座现场,于丹教授向观众分享了自己阅读的心得。于丹教授说,她最近读一本书名叫《无法管理的愤怒》。她认为,现在的人获得越多越容易自我膨胀,愤怒没有理由,有的甚至拿愤怒当名片。男人拿愤怒当名片,女人拿感伤当生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感伤和愤怒?这些负面的情绪披上华丽的外衣后,心里会产生认同,久而久之就走不出来。读书是一种发现,能够看见自己内心,我们会在世界上走得很远,但未必能在自己的世界里走得深。读书是一种发现,能让我们安静下。
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于丹教授引用《论语》、孔子、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等典故,介绍自己读书心得的同时,也讲述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体会。于丹教授说,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同一本书认识也不同。在20多岁时,喜欢书里面铿锵有力的话;30岁时读书,是一种而立之年成长的反思;40岁再读时,开始觉得人生有幸福不容易。
读书终极一生,相伴相随。不要死读书,扎书堆里的阅读不一定有效率。于丹教授说,开宝马、空调,乘电梯,一个星期不见天日的生活,越豪奢越贫瘠。豪奢的是物质,贫瘠的是生命。清闲了去读书,是件很优雅的事。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如果有死知识就没有活经验,有经验没有悟性,就会一次次的失败。人不怕犯错,但不能老犯同一个错。
在最后,于丹教授告诉海南的读者,不管在哪里,生命就在自己手中,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于丹教授说,她从不推荐大家读哪几本书,也不主张这样,因为每个人需要的知识不同。读书是一件简单的事,自家的书架上,肯定有没有读明白的书,或许这本书在家“呆”了20年,还是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