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同学被题目吸引来看这篇文章,我相信你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和昨天之前的我一样,一度认为食堂是一个无比神秘而神奇的地方,它的工作向来鲜为人知;而它的出品,包括饭菜和餐具,又似乎总不为人满意,但是,它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让大家满意呢?!我也一直很想知道。感谢后勤集团的许成强副总经理以及学生第三食堂的邱主任,他们非常热情地接纳了我作为一名学生体验者直接而完整地参与了食堂的工作,我想经过一天的体验,我终于为心中的很多问号找到了解答,而现在,我更想把我的经历和感受都告诉给那些一直在关注着食堂的同学们。
早上5点半,当我终于从睡梦中惊醒过来,顿时焦虑无比——昨天还打包票一定起得来,可现在就真的错过了和邱主任约定好的时间……只有以最快的速度赶去食堂。此时天还没亮,浸满凉气。一路小跑过黑暗的校道,刚跨进食堂,我突然感到难得如此安静的食堂正被黄色的灯光烘托得格外温暖宁静,似乎有一种力量,把黑和凉都阻隔在了门外,我的慌乱也一下被驱赶走了。食堂员工们都早已就位,面包正被陆续放上窗口前台。
食堂工作人员打开门,让我进去。做海大的学生已经快4年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走进我现在走进的这个地方,然后做到我接下来要去做的事情。
他们教我哪里放着口罩、塑料手套和白大褂,我拿来戴好、穿好。口罩不厚,但是当它遮住了我的半张脸,我只感到闷热非常。那他们呢,每天这样戴着不觉得热吗?当我问出口,他们都笑了,“现在好多了,夏天更热,那才难受!但是,习惯就好了”。那好吧,我也试着去习惯吧。女工们陆续把几个装满绿豆汤或瘦肉粥的大桶用车推出来,然后搬到地上的矮架上放好。我要帮忙,她们忙说太重了,我抬不动的。可是她们也是女的,也并非健壮啊,我非常自负地去搬了一下,它竟然动也不动,那好吧,我去搬面包好了。
正从面包房里运过来的面包,刚刚出炉,颜色鲜艳,在大盘子里整齐地摆放着,非常诱人。我把盘子都整齐地摆放上桌台,想象着等等就会有同学过来把面包挑选走,心里生出一丝期待。当还冒着蒸汽的包子被运出来的时候,我正要搬,又被女工劝住了,这个很烫啊!我不甘心地伸出手摸了一下,触电般地缩回来,可是眼前的女工还在若无其事地一盘一盘往外搬,“习惯了,就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了!” 她依旧微笑。
当习惯成为麻木,或许并不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至少,这会帮他们暂时地忽略掉伤害和疼痛。
刚巧是周六,也许同学们都不用早起,我一直在看钟,期待着开始我的第一笔“生意”。几个女工过来告诉我不同面包的价钱,5毛、8毛、1块,我很仔细地一一记在心里。6点一过,终于有同学来吃早饭了,可我戴着塑料手套的手笨拙得连袋子也打不开,长长的油条,怎么才能装进袋子里?姐姐又过来示范给我看,只要从油条的中间位置一提,油条就会分成两截收进袋子了。哦,是这样!掌握了这些,我的动作也麻利多了。炒粉都是缠在一起的,要把它们打进盘子也得费一番力气,姐姐过来帮我把它们“翻身”,打散,这样才容易了一些。还有打豆浆,打绿豆汤,打粥……又要求快又要小心被烫到,那可都是要全神贯注的,我开始痛恨自己的笨手笨脚。
操作刷卡器似乎也不那么简单,那些按键非常考验力度,有时候按重了就是连着响应两次,有的按了却也不灵,更重要的是一旦按错了,又确定了,就不能更改了……尽管极度小心,我还是错了一次,把1.5变成了15块,赶紧向窗口外的同学连声道歉,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又一个姐姐及时地过来救了我,答应帮同学到电脑室去更改,请他中午再来拿卡。
扯袋装面包,转身盛豆浆,一刻也不停歇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总是小心翼翼地生怕慢了,洒了,错了,又生怕哪里做得会让窗口外的同学感到不满意。
当来买早餐的同学渐渐少了,几个女工姐姐不断催我该去吃早餐了,而她们还要继续站岗。后面的厨房里,厨师正在炒粉。大锅、大铲、大刷子,什么工具都超乎想象地大,让我想起关于巨人国的童话。可是在这里,它们是由普通人来操纵的。师傅麻利地下料,把一大盆粉倒进锅里,用力地翻炒,我在旁边看着,问他是不是很重,他说,锅里的有20多斤吧。热气扑面,师傅却笑着说,最热最难受的夏天都已经过去了。师傅还告诉我,这几天防疫部门管制比较严格,只能做六种菜,以前每天都得准备30多种菜,有炒的,有蒸的,有煮的,各种各样。我有点发呆,要做出30多种菜,那得比现在这样还要多付出多少倍的劳动和辛苦?
厨房的后面设有洗菜备料的水池、案台,洗菜和洗肉的水池分开,各有三个。一个女工正在冲洗一大池的白菜,她告诉我洗菜的程序,得先用盐水泡,再用清水冲洗两遍。我问她如果有虫子之类的都能洗掉吗?她说,她们都知道吃到虫子会很恶心,很对不住同学们,所以肯定在择菜、洗菜的时候都会认真检查,发现就挑出来扔掉。
再往后走是一个放置有两台大冰柜,还整齐摆放有很多大包小包的菜的房间,两位比较年长的阿姨坐在这里切菜,她们身边都还放着大袋大袋等着她们去切的菜。我才想起来,食堂里所有人都是站着的,只有这个岗位可以让人坐下来,而且也只是坐在一个个小板凳上。阿姨很亲切地和我打招呼,聊聊天,我也拿起了工具,坐下来给胡萝卜削皮,这还是挺简单的事情,更难的是接下来削土豆皮,因为土豆一个个都奇形怪状,要把皮削干净得加倍细心。一个阿姨说她在海大食堂已经做了十多年了,即使每天重复一样的事情,难免有很多委屈的时候,“都还是默默地忍过去”了。但令她们最难过的,是常常有同学抱怨食堂的阿姨怎么脾气那么差,态度那么不好,她们说,因为这样一天天从早忙到晚,真是有苦说不出的,我们不是要对同学们发脾气、摆臭脸,有时候真的是太累了容易急躁……
切菜、洗菜、给肉过水、炒菜,厨房的师傅们紧张忙碌着;厨房外边,女工们正在把餐具从消毒柜里取出,然后把筷子、勺还有餐盘都摆放好,做好卖饭前的准备。
不到十点,就有同学来吃午饭了,我也换了一副新手套,戴好帽子,重新站到了窗口前。
我跟女工姐姐们学了怎么按量打饭、盛菜,还有各种菜的价格,素菜5毛,加肉的就1块,荤菜2块到2块5不等,我都一一牢记。
中午的食堂更像是一个战场,而食堂的员工,是一个个整装待发的战士。一旦站到了战场上,就必须一战到底,不能退怯,因为你的面前,总是有一位接一位等着吃饭的同学。以前我总是觉得打饭是再简单不过的几个动作,为什么有的人打得这么慢,有的人还经常把饭菜打到盘外、袋子外?而当我的这场战斗真正打响后,我才终于知道原来打饭也是一件这么有挑战性的事情……左手端着盛满饭的餐盘,右手还不断地往里面添菜,这对左手来说,真是一个“重”任!而且打饭、拿筷拿勺、打菜,刷卡,这一连串的动作都要非常地连贯、迅速,不能让同学们饿着肚子等太久,可一旦快起来,就很难保证菜会完全按你的意愿稳稳当当地落到盘子里、打包袋里。并且打多少饭,打多少菜,没有完全绝对的标准,更多的只能是凭靠一种经验和感觉,一旦打少了、打错了,再遇到同学们的质问、责骂,心情可想而知。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又快又好呢?我只觉得这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还好,虽然刚开始我的动作很不熟练,很慢,很不完美,但是我所接待的同学都还是很好心的,他们当中有人对我微笑,对我说没关系,还有人说谢谢,所有这些,在当时听来,都会觉得心里一暖,觉得无比欣慰。食堂的员工们也一直在问我累不累,要不要休息,我只能笑着回他们说有点累,但是没关系,还能接着做!
就这样忍着手酸坚持到了最后,快到1点,员工们强烈要求我先去吃饭,他们来继续收拾、打扫和消毒。我在剩下的菜里打了一些给自己,这就是我的午餐了,虽然不觉得很饿,可是我觉得它那么有滋味。
等到收拾妥当,员工们也陆续走出来吃饭,这时已经是1点多了,他们也从剩下的饭菜里打些给自己,几个厨师还拿出自己备好的小酒,他们说每天干活干累了,喝点酒很解乏呢。
在我下班离开食堂的时候,食堂已经关好门了,但是回收餐盘的阿姨还在继续清洁,有些员工还在吃饭,另外的一些还在打扫厨房……对他们来说,下班,还没这么快吧。
下午3点半,我又回到了食堂,看到一些工人正在为食堂安装几台灭蝇灯,经过整改后的食堂,在不断改善着它的卫生条件,灭蝇灯、大型消毒柜都被添置了进来。食堂的员工们,依然和上午一样,正在紧凑有序地忙碌着。经过了早上和中午的磨练,我也渐渐积累起一些经验,当晚上又站到窗口前准备打饭时,多了一份平静和信心。但是,很快又被现实的问题所困扰住了,那就是我的左手,已经被一个个沉重的餐盘压得越来越酸疼,越来越没力气,真怕会一个不小心就把手中的餐盘打翻……一忍再忍,几次想退到厨房去休息一下,但是眼前越来越长的队伍让我还是一次又一次转身拿起餐盘。这时候我抬眼看了看和我一起战斗着的同伴们,他们的表情那么自然,不像我这么痛苦,动作依然那么纯熟,不像我这么吃力。我想,他们一定早就已经度过了这段磨练期,又或者,他们本来就和我们不一样,不是我们这样从小到大都不懂得什么是吃苦的孩子。
将近20:00,来食堂吃饭的人渐渐少了,而我的手指已经很难伸直了。饭菜都已经所剩无几,我们也只能将就着填填肚子。员工们坐在一起吃饭,几个男工还是依旧就点小酒,说说轻松的话题,这个时候,或许是一天当中,他们真正能够放松一点的时候,毕竟,总算快要回去休息了。
吃完饭,他们还要对食堂进行一次彻底地打扫,用消毒粉泡水进行清洁、把东西都放置整理好,把第二天的一些准备工作先做好,然后才能放心地回到宿舍休息,等待第二天早上的4:30,再全力以赴开始又一天的忙碌。
而此时的我,平静而缓慢地往宿舍走回,疲惫一阵阵袭来,心里却溢满了感动。仰头望着星空,愿善良而辛勤的人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