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海南大学后勤保障部(总务后勤处)网站!
    充分理解 理性对待——学生宿舍养宠物记事
    2008年04月03日 16:00

叫声引起的思索

3月下旬的某个晚上,正值晚自习期间,四野无声。从3号教学楼某个教室突然传出一阵刺耳的狗吠声。有人从旁边教室走出来,想看个究竟;有人皱起了眉头,神情不满……狗吠声就这样打破了平静的夜晚。

很明显,是有人将不听话的宠物带进了教室,让狗也接受高等“教育”。几千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从人人平等甚至动物与人平等的观点来看,狗进教室也未尝不可。不过,动物终究与人不同,马克思这样说道:“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简单说来,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而动物则不。所以这只进教室的狗难免吠上几声。因此对于这只狗以及与此相关的现象,就应采取不一般的态度。

狗进教室,正好反映出我校学生养宠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宠物的家便是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养宠物恐怕并非新鲜事,但它背后的有些问题,诸如宠物从哪里来?为什么养?又有什么利弊?周围人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对于饲养者来说,恐怕很少去考虑。

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全力做好文明和谐校园建设,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我们的学生对此却并不怎么“感冒”,这是当前我校校园文明建设存在的一大弊端,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提升到管理日程,出台相关的制度。

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

学生宿舍养宠物症结何在?以及诸如上述问题该如何解释?通过调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看出:

第一,养宠物原因多样

部分同学选择养宠物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自小喜爱小动物,上大学前有饲养宠物的行为,因此现在饲养宠物是以前做法的延续。二是朋友相赠,不方便拒绝。三是恋人赠送,这种情况下,宠物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维持、巩固恋人之间感情的桥梁。四是将宠物作为自己的感情寄托,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五是攀比效仿之风,此种情况下,维持时间多半不长,原因构成复杂。

第二,养宠物的利弊及各方态度

从上述关于饲养宠物原因的陈述中,养宠物的“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持习惯,使旧有的生活方式不至于断裂。二是维持、增进朋友(含恋人)之间的感情。三是将宠物作为寄托体,借此寄寓自己的感情。

同时应该看到,养宠物是一柄双刃剑,它给人带来诸多利益,却也将产生和已经产生了不少弊端。譬如,加重自身经济负担,耽误学习,影响他人正常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对学生宿舍养宠物现象持反对意见了。

第三,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干涉

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不会干涉别人此种行为,但前提是它们(指宠物)不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影响正常休息、传播疾病等。而事实上要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并非易事。

第四,管理稍有欠缺

学生宿舍养宠物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方式也有些关系。一是虽然有明文规定、三令五申,但都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践操作。二是在执行过程中,敷衍塞责。三是操作方式不当,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如果上述问题不解决,将很难在解决养宠物问题上有所作为。

对症下药“三步走”

第一,要明确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学生宿舍安全问题向来是我校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在养宠物问题上,需要管理部门认清实质,明确其关乎学生乃至全校教职员工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决不能纵容、无视此类情况。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养宠物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不能简单、片面的作判断,下定举措。譬如其原因的复杂性,其某些有利方面的应予以支持理解。二者相结合,才能做到既有目的,又能区别对待。

第二,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宣传。有些学生选择养宠物欠缺考虑,没有考虑行为本身内含的隐患,也缺乏必要的应对突然情况发生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这些学生及时补课,最好不要养宠物。从客观方面说,管理部门要从多种媒介加强安全意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从知识普及中得到教育,最终配合管理部门的举措。这一点我们现在做的还很不够,仅仅依靠白纸黑字的一纸条文规定是不行的。要应用更多的途径,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第三,要充分理解,理性对待。这点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广大的学生群体应以大局为重,充分理解管理部门的各项合理措施,主动检点自身。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养宠物对他人、对整个学校的各种不利影响。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存在除去养宠物之外的其他行为,那样一些事、物,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甚至是成为个人情感的寄托。

彻底根除宿舍养宠物的行为的想法是不对的,也是不现实的。正如一个人的兴趣的改变需要一段时间,而固有的感情指向的转移或转型则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采取一个折中或是“润物细无声”、稳中求进的方式似乎显得更为合适。

学生通讯员:吴礼旺

  • 海南大学后勤保障部
  • 地址:海南海口市人民路海南大学
  • 电话:0898-6627 9999
  • Baidu
    map